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曹丕传> 第四十一章 逆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逆转(1 / 2)

一切的确都快要有个终结了!

在河北军挖掘隧道的图谋被荀攸的计策破坏掉之后,袁绍就把进攻官渡的军队撤回了沙丘营地。读零零小说他的虚弱已经完全的展示在了父亲的眼前。

没错,就是虚弱!

拥有四州之地,取之不竭的粮草,几十万的可战兵源,这表面上看来强横无比的实力欺骗了许多人,也欺骗了袁绍自己。也许他曾经以为凭借着这些,他就能轻易的将父亲碾压成齑粉。可是现实给了他迎头痛击,七个多月的鏖战,他的损失远远大于收获。到目前为止,已有近六七万燕赵儿郎折损在这场战争中。他的十五万大军,顶多还余八九万人。而他得到的,仅仅是父亲主动抛弃的濮水两岸的那些土地。

我相信最初的两日河北军强攻官渡,并非单纯的是为了给挖掘隧道做掩护。从进攻的强度上说,袁绍未尝没有试探一下,看是否能一举破城的意思。他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是那也仅仅是差一点而已。

如今他把攻城近一个月的军队撤回去,只能说明攻城的战损已经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他已经失去了强攻的能力。

可惜他也不能选择撤军回河北,一旦他灰溜溜的退回去,不单他大将军的名声扫地,而且我父亲必定会一路追杀,到时候攻守易位,他苦心经营十年之久的基业就有崩溃的可能性。就像我父亲了解他那样,他也必然很了解我父亲。

这就好比两个人角抵,激烈的拼斗过后,双方都已是筋疲力尽,却都只能咬牙坚持,谁先示弱谁就败。荀彧的判断就是此意。

想起袁绍的那个叫田丰的谋士在开战前做的袁绍必败的预言,我想他这时一定悔青了肠子,后悔没有听田丰的话,再励精图治把麾下的地盘经营上一两年,而后南向以争天下。可惜他被不可抑制的野心迷住了双眼,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倒是可惜了田丰,摊上这么一个主公。以袁绍好面子的秉性,将来回去的第一件事必然是杀掉他,为自己遮丑。

说什么田丰刚而犯上,咎由自取?身为谋主,直言劝谏就是他的职责。在父亲这里,荀彧、郭嘉等人哪一个不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少指责父亲的过失,可父亲却从来没有把这当成是犯上。

袁绍刚愎自用,能得人却不能用人的缺点,注定了他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的下场。

在官渡,从他后退的那一刻起,胜负天平的倾斜方向已经逆转了!

父亲已经将所有的疑虑一扫而空,充满信心的对那些疲惫不堪的运送物资的士卒说道:“诸君再辛苦十五日,十五日内我必破袁绍!”

这不是虚张声势,因为就在这一天,已经恢复职位的中军校尉史涣在巡视官渡城外的时候,抓到了袁绍的一个探子,经过审讯,从他的口中得知袁绍从冀州紧急调运了几千辆车的粮食,很快就会抵达沙丘。押运粮队的将领是河北军的悍将韩猛。

得知这一情报,荀攸立刻抚掌大笑,“天赐良机,袁绍败亡之日不远了!”

父亲奇道:“公达何出此言,虽然我也有意劫粮,可闻听韩猛此人骁勇善战,在河北军中武艺不亚颜良、文丑,如要得手实属不易。”

荀攸笑道:“主公有所不知,韩猛此人有勇无谋,向来恃勇轻敌,乃是一只会冲锋陷阵的莽夫。袁绍使此人督粮,真乃用人不明!主公可挑选帐下精细之将,绕道袭击,必定得手无疑!”

“果真如此!谁能担当此任?”父亲振奋的说道。

“论心思缜密,为人精细,主公帐下非徐公明、史公刘二将莫属。”

父亲细细的想了一下,点头道:“甚是妥当,就命徐晃、史涣二人前去劫粮!”

徐晃从父亲这里接过军令,带着一脸抑制不住的兴奋神色,大踏步的去了。

我理解他的兴奋。在父亲麾下所有的将军中,徐晃可谓是最早获得爵位的。早在初平三年,他就得到了都亭侯的爵位。但是这个爵位不是他用在父亲帐下所立功绩换取的,那时他还是车骑将军杨奉的部将。

杨奉本来是黄巾贼寇白波的属下,后投降董卓部将李傕。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在长安分别劫持了当今天子与群臣,二人为了争权,在长安城中自相残杀,把一座前汉都城弄的血流千里,几乎杀成了一座鬼城。惯于见风使舵的杨奉在徐晃的劝说下,暗中勾连群臣,反叛了李傕,趁乱把天子和群臣偷送出长安,一路护送东归。徐晃因此被天子封为都亭侯。

后来父亲前往迎驾,杨奉先降后叛,被父亲攻灭,徐晃便转投父亲帐下听用。在父亲的麾下,他的才能逐渐被发掘,数年征战,立过一些功劳,被擢升为裨将军。

但是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战中,如于禁、刘延、张辽、乐进、史涣、曹纯、曹仁、夏侯渊等人都前后立下大功,他却没有立过什么像样的功劳。这和他如今的地位颇不相符,所以这一仗他必定会鼓足干劲,打一个漂亮的胜仗。

后世的人都知道,徐晃是一个能把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