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诺门坎之后,日本陆军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南方——南宁。在这之前,陆军一直把苏联当成头号敌人,积极充实对苏战备,执行的是所谓的“北进”政策。
日本海军不喜欢所谓的“北进”政策,因为“北进”的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陆军在打仗,海军只能当配角。当配角得到的好处肯定没有主角多——例如提拔、晋升、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等等。而且上面的这些好处只是表面上的,做为主角还会得到另外一些不易觉察的好处。
最大的好处当然是经济利益。每攻下一座城市,日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抢夺财物。抢掠平民财产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把各地政府、团体及军事机关的物资做为战利品“合法”占有才是重点。至于各大仓库、码头,只要控制这些地方就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陆军和海军不止一次为争抢这些地方闹到要火拼的地步。
另一方面,日军首领可以把一些工厂、商店交给日本的企业家和商人管理,又可以从中获得难以估量的收入。因此,只要跟弱国开战,中下级军官可以迅速得到晋升,高级军官可以得到不菲的财产,顺便还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好处,海军非常想当一次主角。
所以,当日本陆军谋划“北进”的时候,海军提出了“南进”的主张——攻占海南岛、汕头,挺进南宁,威胁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1939年2月,日海军在台湾混成旅团的配合下攻占海南岛;3月,宣布南沙群岛归日本所有;6月,日海军在第一○四师团一个旅团的配合下攻占汕头;接下来,日海军又怂恿陆军攻占南宁。
本来,日本陆军对海军的“南进”主张完全不感兴趣,一直置之不理。诺门坎战斗结束以后,开始对海军提出的“南宁作战”产生了兴趣,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国正在和德国交战,日本陆军既然啃不动苏联,就想趁法国无暇东顾的机会抢他的地盘。
而南宁,正是日军进入法属印度支那的跳板。
担任攻占南宁任务的是第五师团和台湾混成旅团,其中第五师团在诺门坎战斗后期从华北紧急赶往东北,但是还没到诺门坎,战斗就结束了。11月7日,第五师团从大连、旅顺乘船抵达三亚;9日,台湾混成旅团从广州乘船抵达三亚;13日,日军乘坐70多艘运输船向钦州湾出发,担负护卫任务的是日海军第五舰队包括1艘航空母舰和3艘巡洋舰在内的50多艘战斗舰艇。
15日8时,日军冒着狂风暴雨在钦州湾强行登陆,至16日登陆完毕。日军兵分三路,第五师团及川源七的第九旅团沿防城、贵台、大塘北上,中村正雄的第二十一旅团沿大寺、那城北上,台湾混成旅团沿钦县、小董、百济、蒲津北上。
蒋介石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武汉、长沙方面,把****主力集中在了江西、湖南一带,正准备向日军发动“冬季攻势”,根本没有想到日军会进攻南宁。南宁对于国民政府非常重要,广州失守后,滇越铁路(昆明至河内)和桂越公路(南宁至河内)成为海外军事物资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而且南宁至凉山的公路又是国民政府联络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所以南宁不容有失。
如今广西南部只有第31军和第46军,这两支部队装备较差,训练不足,战斗力低下。蒋介石严令白崇禧确保南宁,固守待援,同时命令第5军从湖南衡山南下驰援。
第31军和第46军共有6个师,兵力还不到日军的两倍,按照以往的经验,****的兵力达到日军兵力的5倍以上才有一定胜算。因此,白崇禧对守卫南宁没有信心,他把6个师分成三部分:第46军的第175师、新编第19师前往邕钦公路两侧袭击日军后方,破坏交通运输线;第31军的第131、第188师在昆仑关以北做为预备队;在邕江北岸守卫南宁的就只剩下了第46军的第170师和第31军之第135师,这两个师的兵力加到一起也没有第五师团的兵力多,能守得住南宁才怪。不知道白崇禧当时是怎么想的。
白崇禧刚做出部署,各部队正在匆忙赶赴南宁的时候,日军已经到达邕江南岸。23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强渡邕江,24日上午攻占南宁,****北撤。为了确保南宁,日军需要再攻占两个地点:南宁北侧约12公里的高峰隘和东北约45公里的昆仑关。于是,第五师团的第九旅团主力守备南宁,派出一个大队北上高峰隘;第二十一旅团主力和骑兵第五旅团东进昆仑关;台湾混成旅团的任务则是警戒南宁至钦县的公路。
25日,中村正雄率领第二十一旅团东出南宁,刚走到二塘就遭到了****的顽强阻击。从南宁到昆仑关沿线有很多村镇,他们的名称很奇特,如“二塘”、“四塘”、“六塘”、“八塘”等,所谓的“塘”其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十里为一“塘”,南宁到昆仑关一共有十塘约50公里。
在二塘阻击中村正雄的是****第5军先头部队第200师的第600团。第5军日夜兼程赶往南宁,但是没想到日军第五师团的战斗力如此强悍,南宁不到一天就失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