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看日本鏖战四国五十年> 第九十六章 缅甸(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章 缅甸(下)(1 / 2)

让我们看一下英军那边的情况。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英军在马来半岛、香港、新加坡等地连续吃败仗,等到日军进攻缅甸的时候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他们打算放弃缅甸退守印度。3月8日,担负着“拯救缅甸”重任的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到达缅甸,他曾经组织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算得上一个大人物。他与中缅印战区司令史迪威达成一致意见:守卫缅甸北部!

亚历山大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高估了英缅军、英印军的意志和能力,想让这些部队守住阵地几乎是痴心妄想。4月7日,他们退到仁安羌,那里有油田和炼油厂,盟军的坦克车辆就是靠那里的燃油开动的。因此,只有保住仁安羌才能保住缅甸,如果仁安羌失守的话,盟军的坦克车辆就将成为废铁,曼德勒会战也不用再打了,直接撤退或者投降就行。

4月14日下午,仁安羌英军防线面临崩溃,亚历山大急忙请求****出兵援助。15时,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罗卓英命令刚刚到达曼德勒不久的第66军新编第38师前往仁安羌支援。从曼德勒到仁安羌的距离是250公里,****由于运输车辆不足,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到达仁安羌。也就是说,仁安羌的英军需要再坚守防线两天!

两天?废材英军能坚持两个小时就不错了。当天晚上,英军担心再等下去会被日军包围,于是炸毁油田设施,向北方撤退!但是废材就是废材,他们就连撤退也不让人省心,16日夜晚,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第二一四联队一部切断了英军的队伍,把7000余人的英军部队给拦截了下来。接着,日军第二一四联队主力赶到,把这些英军包围了!

被包围的英军是英缅军第1师及英军装甲第7旅一部。走在前面的英印军第17师和3个步兵旅见第1师被围,遂调头回援。结局不出所料,他们被日军轻松击退,第1师仍然被日军包围,处境十分危险!

眼看英印军第17师和3个步兵旅是指望不上了,亚历山大希望****出兵仁安羌救援第1师。16日下午,新编第38师到达仁安羌东北约80公里处的巧克巴党(皎勃东),救援英军的任务就落在了新编第38师第113团的肩上。第113团仅有1100人,而英缅军第1师有7000多人,用1100人的部队去救7000人的部队,听上去似乎是天方夜谭,但是这件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了缅甸战场上。刘放吾团长率领第113团连夜出发,17日午后到达宾河以北,他们在那里得到了英军支援的12辆轻型坦克和3门大炮,并于当晚做好了攻击准备。

18日凌晨,第113团向宾河以北日军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16时,日军不敌,被迫退向宾河以南的高地,****占领北岸的渡口。此时,如果英军胆子大一些,他们完全可以渡河北上,但是他们担心遭到高地上日军居高临下的攻击,遂请求放弃武器和运输工具,乘夜幕轻装突围。“放弃武器”,“轻装突围”?估计是准备投降吧?英缅军第1军团长史林赶紧安慰他们:别急,再坚持一下,等****把高地上的日军赶跑了你们再慢慢地撤退!

这时,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也赶到了宾河北岸,他认为****兵力有限,白天进攻难以取得成功,要求在夜晚发动攻击。19日凌晨4时30分,第113团兵分两路渡过宾河,在英军十几辆坦克和3门大炮的配合下向日军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15时,第113团左翼部队占领宾河南岸的501高地,右翼部队占领油田区,终于将英缅军7000余人救出。此战,第113团有800多人参加战斗,伤亡人数竟然超过500人,足见战斗之激烈。为表彰****的英勇救援行动,英国向孙立人将军颁发了一枚“帝国勋章”。

虽然****的仁安羌解围行动非常成功,但是盟军在缅甸的形势却急转直下。4月18日,仁安羌解围战斗刚刚打响,日军第十八师团在仰光登陆,随即乘火车进入同古。20日,第三十三师团继续北进,试图经敏建东进曼德勒,第五十五师团和第十八师团分别从央米丁(彬文那以北约80公里)东、西两侧北上曼德勒,三个师团分进合击,摆出一副要将盟军一举歼灭的架势。

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史迪威毫不示弱,他打算在曼德勒地区和日军展开一场大决战!不过,亚历山大不像史迪威那么乐观,或者说,亚历山大是个老油条,他认为盟军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曼德勒将很快失守,遂暗中准备向西撤往印度,根本没有在曼德勒作战的打算。

实际上,亚历山大是对的,盟军即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进入缅甸的****一共有3个军,他们是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其中第5军被布置在曼德勒至彬文那一线;第6军被布置彬文那东北方向的棠吉、雷列姆一带警戒蠢蠢欲动的泰国军队;第66军的3个师分散在腊戍、曼德勒、仁安羌各处。如今4万余人的英军毫无战意,曼德勒的第5军将独自面对日军第三十三、第十八、第五十五师团等3个师团!

可能有人会说:日军向第5军进攻,第6军可以乘机攻击日军的侧背,切断日军后路啊!说的没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