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独闯西游> 第四章 樵夫引路至仙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樵夫引路至仙山(1 / 2)

望山跑死马,那山尽在眼前,几人却走了数个时辰才到山脚,天渐渐黑了,夜幕笼罩,没有上山,在一处树林休息一晚。

次日,三人登上山去。

一路上枯藤缠老树,空气清新异常。奇花瑞草,修竹乔松,更有清泉汩汩作响,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所遇狼虫虎豹,均闪避开三人,三人啧啧称奇,更加坚信此山有灵。

石头年幼,走到半山便已动弹不得,白玄便背其前行。他力量、体力在遇见美猴王后有了长足进步,这一路来小石头走不动,都是他背负。

不到两个时辰,便到山顶。

赫然发觉,此山并非独山,而是群峰耸侍,万仞开屏,幽奇灵秀。又正值春夏之交,山顶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不时有大风吹过,将云雾卷开,形象变幻万千,端的神奇。

即使到了二十三世纪,人类仍然没有走出太阳系,整个地球处于极度开发之中,天然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再加上白玄体弱多病,根本不利久行,哪里见过这等风景,一时看的痴了。

白玄不禁叹道:“此等风景果然少见,我曾听过一句话,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此景果然极妙!”

正观看间,忽闻前下方林深之处有人言语,三人顾不得再看风景,急忙向前下山,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竟是歌唱之声。

歌曰:“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美猴王听得此言,满心欢喜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虽比不上你刚才那句,不过却是一首道歌!”他本性急,也不等白玄二人,直窜了过去。

白玄却被歌声吸引,观棋烂柯的典故他是知道的,柯,就是斧子柄,说的是一位樵夫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已经过了几百年前。

白玄正是从阅读西游记知道的这个成语,因此对这首歌印象很深。听到后面“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已然确定无疑。

此人就是方寸山下接引悟空的樵夫。

这时,石头瞧见猴王进入林中,忙扯着白玄衣襟,跟了过去。

仔细再看,乃是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头上一顶崭新斗笠,身上着一身布衣,系一条蚕丝袍带,手持钢斧,正在伐一颗古松。

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一问一答,小石头也在旁不时搭腔。

白玄在旁暗暗观看,这樵夫别看嘴里说的好听,什么不远修仙啊什么的,但白玄肯定,他定然不是普通人。

先不说他身上打扮不似樵夫,哪有樵夫选在山顶附近伐木砍柴?要知道三人爬上山花了两个时辰,那从山上将树、柴运下去花多长时间?

况且,上山之时并无人迹,这樵夫从哪来跑出来,住在哪里?用柴火和谁交换食物?

恐怕是菩提门下幻化,指点悟空来了。

果然只听樵夫道:“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

樵夫自然以照料老母为名摇头拒绝,三人与樵夫告辞,出的深林,找上路径。

果然如白玄所料,指路过后,樵夫化作一道光华,没入不远处的斜月三星洞。

那光一至洞府,化作一中年道士,肤色晶莹宝光笼罩,头顶白玉莲花冠,身着一青色道袍,两名仙童连忙迎上。

仙童道:“大师兄,师傅说来了个寻仙求道的。可曾见到来人?我等再此恭候。”

当然看见了,还一下子看见仨,俩人外加一只灵猴,大师兄心下暗道,怎么和师傅说的不太一样?也不对二人说多少,应一声,步入洞府。

路途中,深阁琼楼遍布,那宫殿宝光隐隐,竟是珠玉、彩贝而成,说不尽那静室幽居。

再过片刻,面前现一朴素瑶台,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

中年道士忙上前行礼:“师尊,弟子见礼了!”

祖师让其起身,复又问道:“可曾见到那求道之人?”

道士回道:“弟子指点与他,正在来此之间,只是……只是,求道者却有三人。”

闻言,饶是以菩提祖师的养气功夫也吃了一惊,这个可是数万年来没有过的事情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