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的潭水水质非常好,往远处稍走些路,还有一大片野玫瑰,现在正是野玫瑰开花的时候,离得三里远就能闻到那随风飘散的花香,在野玫瑰花田附近还有很多的山葡萄,那味道,啧啧……”王一冰也在旁边加油打气,把清流涧一带描述的仿佛人间仙境一般。
宁鹏不由得想起一个成语,望梅止渴。
从山脚下山,要到清流涧一带,需要翻过整整三座山头,是一段极为漫长的行程。
一行人早上10点到达山下,经过了整整一天的跋涉,终于在傍晚六点翻过了第一座山头,到达了第一天的预定目的地,郭裕村。
郭裕村是一座只有三十来户的小村子,依山傍水,家家户户平日务农,闲时上山打猎,日子过的自给自足,这样的地方自然不会有宾馆酒店之类的存在,还好杜明早有准备,直接领着众人朝村子另一头行去。
在村子的另一头,也就是整座村子地势最高的地方,有一幢青砖瓦房的大院子,正是郭裕村村长的家,也是整座村子唯一的杂货店所在。
作为登山社的经典路线之一,杜明早已和村长打好了招呼,一行人在村长老婆招呼下直接进了院子,院子里一派普通农家的景象,东面鸡窝,西面狗棚,屋子是农村常见的冬暖夏凉的砖瓦房,墙上挂着辣椒、蘑菇、玉米等山货。整座院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超级大,一行十五人在院子里坐下,丝毫不觉得挤。
屁股下坐的是农村常见的老树墩子,是由树干最下面最粗的地方直接砍下制成,人坐上去踏踏实实稳稳当当,一点都不需要费劲儿,对于走了一天山路的人来说,是最好的座椅。
众人坐定后,村长老婆,一个四十来岁的黄脸妇女直接带着几个妇女一盆接一盆的往上端洗脚水。盆是老榆树箍成的深口木盆,水是刚烧出来的滚烫热水,再稍微沏上一点刚刚从水井里打上来的冰凉的深井水,调成人体可以承受的水温,众人脱了鞋袜,把走了一天山路的脚伸了进去,一股子“爽”劲儿从脚板底一直透到天灵盖,那种感觉,简直无法用笔墨来形容。
等到水稍微有些凉,还可以提起旁边的草绿色的陈旧厚重的大铁水壶往自己的盆里添加热水,于是脚就泡的更加的舒服起来。
足足泡了半个小时,一行人才缓过劲儿来,把水直接泼在门口生满了向日葵的山坡上,众人回到了院子,围着一张四四方方、红色大漆、描金画彩的大八仙桌团团而坐。
桌子上早已摆好了几道凉菜时蔬,自己种的西红柿拿白糖拌上,从屋子边现拔的绿油油的灰灰菜拿热水烫过,以麻油、精盐拌好,顶花带刺的嫩黄瓜清洗干净,佐以一碟自家制的老黄酱,还有拿醋泡的一大盆新发的绿豆芽,只是凉菜就已经让人胃口大开了。
待众人坐定,村长老婆直接端上了一大盆新蒸的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一上来就被众人一抢而光,走了一天的山路,中午又是随便对付着吃的,众人早已饥肠辘辘。
把馒头深深的按进凉拌菜的汁水里,本来就松软的馒头更是变得入口即化,吃一口馒头,再就一口凉菜,众人吃的热火朝天。
馒头上过,一道道的热菜从厨房里流水价般接连而上,所有的菜都秉承了村里人家一贯的特点,盘子大,份量多,油水足!
下午就备好的酱肘子简单上锅蒸一下就直接连笼屉一起端了上来,红赤赤的肘子直接在笼屉里堆成了一座小山。卤鸡是拿两只小公鸡卤的,鸡肉鲜香嫩滑,鸡汤浓厚飘香,在青瓷大盆里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随后上来的,是一大盘蒜泥白肉,菜虽然常见,但是装白肉的盘子,在市区是用来装新疆大盘鸡用的那种,肥瘦相间的白肉在盘子里层层叠叠的摞了老高,蒜泥是在石臼里用手臂粗的木杵捣制而成,再滴上几滴香油,倒上一点陈醋,用来佐白肉简直绝配。
蒜泥白肉之后,是两条足有七八斤重的红烧鲤鱼,焦红甜香的鲤鱼身上洒有黑白芝麻,葱花香菜,再配以超大的白瓷盘子,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
在红烧鲤鱼之后,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猪血豆腐粉条汤,和城市里细声细气的水晶粉丝比起来,农村人拿自家地里红薯制成的粉条更宽更厚,却也更加入味!煮的晶莹透亮的粉条呼噜呼噜的吸溜到嘴里,再来一口乳白色的热汤,简直从食道一直暖到心里面去了。
菜的种类并不算多,但是每一道菜的份量都是极大,正好对上了走了一天山路的众人的胃口,一个个吃的呼哧呼哧,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填进自己的肚子里,许露这样的豪放派早就放开了形象,双手捧着一只酱肘子啃了个不亦乐乎,和一手馒头一手鸡腿的薛淑娟正好凑成了一对女汉子,一向以淑女形象示人的张洁也不甘落后,盛了一碗白肉,浇上两勺蒜泥,拿筷子一搅,直接端起碗吃得是风卷残云。
男生们更是放弃了平时装出来的文质彬彬的矜持,都是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平时在城里一顿都得吃一大碗饭,今天走了一天的山路,胃里更是恨不得伸出两只手来直接把食物揪进去。只见男生们一个个嘴里塞满了食物狼吞虎咽,连话都顾不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