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时代下,男人正在被社会和家庭的过分期待所折磨着。社会要求男人要有忍耐心、意志力、有活力、有胆识、独立、领导才能、勇气等。大多数男性的能力只能达到30分,但是社会、父母、恋人、妻子所期望的能力却达到了80分以上。男人也因各种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而感到备受折磨。
各位读者也想想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朋友都给与了自己什么样的期望。如果稍微流下点眼泪就会听到“男子汉还哭鼻子”这样的话。如果说自己累的话,就会听到“男子汉连这点事都坚持不住!”。在东方社会对于轻易表达自己感情的男人会被认为是软弱的男人。儒家的权威主义和等级制度文化依然在压迫着男性,男性的社会地位一直在不断下降。
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自己的《男人》一书中早已指出男人作为一个拥有生活不安感的特殊种族,总是处于一种必须要证明自己存在感的处境中,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无比敏锐。
施万尼茨在强调男人是属于人为的,而女人是属于自然的。他还主张女人从出生那刻起就是女人,而男人从出生后就要经历社会上的各种考验过程,就是说只有通过各种社会化过程的认可才能被称作是真正的男人。
社会总是强调“要勇敢”、“男人不应该哭泣”、“像个男人一样行事”等概念,男人只能吹牛、隐藏自己的感情、疼却不能说出来。以这样被压抑着的心情继续生活,男人渐渐变得疑心重、好胜心强、充满戒备心。只有在推杯换盏喝了几杯酒后才揭下心头的面罩,稍微露出一些原来的本色。
如今东方三个国家的社会对于男性要求的标准从各方面来看都很高。但是,却几乎没有男人去指责这个标准。这是因为担心如果自己抱怨标准过高,会被别人看作是达不到标准的男人。
在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中出现的男人们并不认为这个标准太高。能被媒体邀请的那些人都是比平均水准高许多的人。标准之上的男人对于大多数处于标准之下的男人并不会给与温暖的关怀。因为自己是在和男人们的竞争中胜出的人,面对许多落后的人,所以他们觉得胜者是无比优秀的。因此,他们非但不指责标准过高,还不断强调一定要遵循那个标准。
商业媒体对于标准以下的男人更是毫无兴趣。因为标准之下的男人根本没有商业价值。作为商业媒体主要消费者的女性想要获得的正是处于标准以上男人的相关信息。对于女性消费者的这种要求,商业媒体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现代社会的男性总是在问自己“我果真是符合这个社会标准的人吗?”总是担心自己不符合标准而显得无比不安。所以觉得只有拥有像样的工作才能谈恋爱和结婚。
好不容易拥有一份工作后,男人所感受到的不安感并不会消失。团体工作上带来的压力让男人在精神上失去了独立性,在顺应团体工作要求的同时也渐渐沦为某种充满依赖性的存在。
男人在思索着“我结婚后真的能抚养起家庭吗?”的同时,在恋爱时期或婚后生活中在精神上总是过于依赖伴侣。但是,女性却再也不愿意充当男人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