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宅男的奋斗人生> 第二章 与记忆重叠的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与记忆重叠的家(1 / 2)

明候县第一中学在县城东边,学校面积不是很宽广,但教学实力强大,不但是县里的重点中学,放在省城各区县的中学里,排名也是靠前的学校。

李山山学习一般,不是城关镇的户口,能进入一中读书,也是因为他老爸老妈是县供销社的老职工,靠面子托关系找门路才办好的,不像王小宝,硬生生以高分数考入一中。

李山山和王小宝推着自行车在学校大门口分开,王小宝为了抄近路,往左走,直下江滨路,不进入县城中心区,能省去不少时间。

李山山往右行,一路骑车,拐了个半圆,转个角不远,就可以回到家了。

一九九五年的明候县市还不是很繁华,不时有绿色的东风汽车经过,老式的公共汽车也是不多,以自行车和摩托居多。

李山山踩得很慢,一边观看路上的风景,一边回忆着梦里的记忆,一栋栋建筑,一条条道路在记忆中融合,记忆也慢慢清晰地回忆起来。

这里,就是在梦里自己以后十几年生活的地方啊。

在梦中,高三毕业之后,李山山也进了供销社做合同职工,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原因,供销社的人都没怎么欺负这个李山山这个新人,工作也很清闲。

经历了裁员、改制,他竟然是稳稳地成了单位正式职工。

在单位上班后,越来越火的经济建设和李山山已经没有关系,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也和他没有什么关系,白天上班,晚上下班,放假就休息,单位叔叔阿姨都开始介绍对象了,不过给推了,理由是还年轻,不急。

到了二○○○年,已经是管理人员老爸老妈为了那套二房二厅的福利房,提前内退了,一边拿着三分一的岗位工资,一边以下岗职工的身份开了专卖糖烟酒的小卖店。

李山山也没那么吃香了,调到后勤看守仓库去了。

二十多岁年轻人,过着一杯茶,一张报纸一天的生活。

相应的工资也不高,吃吃喝喝就没了,没有吃过苦的李山山,有事还要朝家里伸手。

老爸看他无所事事,花钱让他上了附近的一个艺术学院的‘函授’,严令他空闲的时候去听课、、、

太阳还在西边挂着,李山山已经回到家了,才建了几年的单位福利房,前后三栋,间距好,有五层高,一层有两套房,楼外面贴有彩色的小磁片,当时算是漂亮的了。

楼周围筑起有围墙,形成一个小小的小区,很是整洁,围墙边上是搭着铁皮,做成简易停车棚。

由于时间还早,单位的人都还没下班,就住在这里的几位老太太在空地上带孙子孙女玩。

锁好车,拿起后座的帆布书包,转头和老太太们打招呼:“钱奶奶好”、“郭奶奶好”、“孙奶奶好”。

几个老太太笑眯眯地夸奖李山山:“好好好,建国家的大娃子真有礼貌啊。”

大姓子是大男孩的意思,当地方言。

建国就是李山山的爸爸李-建国,妈妈叫林爱群,很有时代特色的名字。

笑着和老太太告别,上到三楼,楼梯把一栋楼分隔成两边,左边,三○一是他家。

右边三○二,是单位团支部书汪阿姨家,汪阿姨有一个女儿赵芸芸,年龄比李山山还大上一年,在一中不远的实验中学读高中。

男主人赵红社也是供销社职工,下海潮正热的时候办了停薪留职,搞副业去了,经常到外地出差跑生意。

两家之所以分在同一层,是因为林爱群是单位团支部的副书记,和汪阿姨同一间办公室,关系很是要好。

两家的小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倒没什么话讲,见了面都是礼貌性的打招呼。

在自己家门口微微怔了下,拿出书包里的钥匙,有点紧张地打开房门。

客厅里的是21寸的索尼电视机,四四方方老款式,才买二年多,和吊扇、录音机等众多家俱家私一样,都还很新。

木沙发、木茶几、靠近厨房的餐桌在梦里的十几年后都还在用。

习惯性地把书包放在沙发上,李山山坐下,拍拍桌面,轻轻地说了一声:“我回来了。”

在县城三年来,他一回家就会看打开电视来看,等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煮好饭菜,吃完晚饭,洗完澡才会做作业或者复习功课,十一点准时睡觉,完全是乖宝宝的的典型。

直到中考来临才打乱了这样的生活。

李山山在沙发上默默地坐了一下,起身走进厨房,地下菜蓝里装有早上老妈到市场买来的青菜,鸡蛋咸鱼包好了放在灶台的格子上,几块豆腐在大瓦盘里用清水浸着在灶台上。

拉了张小凳子坐下,把青菜翻出来拣好放在一边,一开始不习惯,慢慢地快了来起来,在梦中,爸妈开了小卖店后,要看店没时间回家做饭给他吃,只能自己动手。

只是没想到他居然还有做饭的天分,几个月时间就把饭菜做得有滋有味的很可口,放假休息还会做好了饭菜送到小卖店给爸妈。

淘好米,放入电饭煲通上电,洗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