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宅男的奋斗人生> 第九章 李王两家的渊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李王两家的渊源(1 / 2)

早上没有调闹钟,人体的生物钟还是在这个时间把李山山叫醒了,听厨房客厅有走动的声音,李-建-国林爱群早已经起床了。

外面天色已经大亮,透过窗帘洒在卧室里,让李山山没有了睡意。

坐起来靠在床头上,又想起昨晚的事,不由得闭上眼睛胡思乱想。

用心读书以后会怎么样?考上了闽大,毕业还是回老单位来接爸妈的班?那除了学历高点之外,和记忆中没有什么大区别。做生意很好,可以自己做老板,但是做什么生意好吗?房地产最好,可是没人脉没资金、、、

正在想做哪一种生意好,房间门敲响了,爸爸李-建-国在外说:“山山,山山,醒了没有?”

李山山回答:“醒了,爸爸,你有什么事吗?”

李-建-国在门外说:“我没事。你不是说今天回岐河老家吗?刚刚去市场切了一片猪肉回来,已经包好了,等你回岐河时就带回去啊。”

李山山昨晚睡觉之前是和爸妈说过了今天要去看爷爷奶奶的。李-建-国和林爱群每天要上班,有时有假期还要应酬,已经比较少有机会回去岐河了,所以每次李山山回岐河都要带点东西回去,别看小这猪肉,在那个时候有多少人想吃而没得吃的,小时候李山山跟爷爷奶奶住时还做过每天都有猪肉吃的伟大梦想。

“知道了,我就起床,还有什么要交待的没有?”

李-建-国说:“你要回去多久,还交待什么,路上注意安全就是了,别去河里游水,很危险的。”

李山边穿衣服边说:“我会注意的啦,危险的话我不去就是了,不下水,最多在河边玩。”

岐河镇实在不大,红旗山下来就是明河,岐河镇就在山与河之间那一块狭长地平地,正所谓靠山吃山,靠边水吃水,在岐河长大的少年人,玩耍就是上山打猎下河捕鱼了,在镇上只有游艺室和小人书摊可消遣。

在卫生间搞好个人卫生出来,李-建-国和林爱群已经上班去了。鸡蛋面包在餐桌上放着,李山山冲了杯牛奶剥鸡蛋吃面包,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一样一样慢慢吃,硬是把放在餐桌上的全部吃完。

吃了早餐,开始收拾替换衣服,没有旅行袋,用条塑料袋把衣服包起来,一袋苹果,还有柜子里放着还有点糖果也一起拿了和那块足足有五斤猪肉一起,放进原来装大米的编织袋里捆好,看看没漏了什么,锁上门下楼,把编织袋绑在自行车的后架上,背着朝阳踩着车出发。

穿过城中心区,到了明河大桥,明河大桥很长,人在桥上,河风吹来不觉热,凉爽宜人疑是春。

李山山骑得不快,用了几分钟才过了桥,就回到岐河地面了。

李山山的老家在镇边上靠山,是一个老青砖院子,院子里有五间大房子,前院和后院又各搭起几间小土屋,用做厨房和柴房。王小宝一家四口人,王小宝爸爸王叔用,妈妈何美娴,妹妹王小贝,住了左边三间。

李家有李山山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和堂妹堂弟,住右边的二间,住房很紧张,还有一个姑姑早已出嫁。挨着围墙的小土屋都是叔叔李建业和爸爸李-建-国搭起来的,王叔用那时候还帮了忙。

这个大院子很早以前就是王家的,民国时期王家是岐河镇地主,李山山的太爷爷从那个全国闻名的小吃县沙河县出来,在王家帮工,而后在王太老爷做主帮助李老太爷成了亲,又低价卖了一间大房屋给李老太爷安了身,算是在岐河定了下来。

后来国民党大军撤退,顺手网了很多的青壮,愿意的不愿意都带上了。李老太爷不愿跟着走,带着李山山的爷爷,王老太爷的两个儿子——王小宝的爷爷、王小宝爷爷的哥哥躲藏在山上,等国民党大军走了再回去。

王老太爷本来托李老太爷在山上照顾两个儿子,自己在家里坐镇。几日时间过去了,王家大爷爷放心不下王老太爷,又偷偷回去了,不料被抓青壮的撞个正着,要带着一起走。

王老太爷这个痛苦,不走吧,大儿子一个人就要去远方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跟着走的话,山上还有个小儿子呢,怎么办?

人家却是不会跟王老太爷商量,加上王老太爷也有点恐惧‘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经过短暂思量后,决定全家一起走,让长工带口信给李老太爷,让李老太爷代为照顾王小宝的爷爷,用这几间房产作照顾的费用。

王老太爷对李老太爷的照顾确实很大,当初没有王老太爷的照顾,别说有房住,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下山后李老太爷得知道情况,就负起了责任,凭一把子力气,脏活累活都干上了,硬是把李爷爷和王二爷爷两人拉扯成家。

正所谓生活不止,麻烦不断,李爷爷成家问题不大,对象王奶奶当时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丫环,走散了流落在省城边上,正好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光荣的无产阶级。

王二爷爷的对象是以前王老太爷指定的同为岐河镇地主之的何家侄女。当时何家也是大家族,长女许给了王家长子王大爷,王家搬走,同为地主的何家也一起跟着走了。但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