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望仙台
月近中秋格外圆。
夜幕来临,一轮皓月挂在竹树枝头,微风轻拂,四周的竹叶发出唦唦的声音,好像潺潺流水一样,平静中蕴藏着大爱无声,洗刷着人念头之中的烦恼与忧愁。
陆放盘坐在地上,远眺竹林,若有所思。
竹林。
皓月。
思乡。
团圆。
本该是,良宵美景,寓意美满的画面。
沙哑而又蹩脚的二胡,弹奏着一曲凄凉而又引人深思的不知名曲调。
‘听琴音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淡淡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步履遥遥出巷口,婉转又上小桥头。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岁月消逝人烟留,年少青丝,转瞬已然变白头。哭伶仃,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少年眼中,铜铃金棺上的老人,无端换了一张脸。
少年看着老人,既陌生又熟悉,往昔片段如同走马观花般上演。
儿时熟悉的旋律,儿时熟悉的老人,儿时并不理解的意境……
儿时不曾拉着二胡,却用胡琴独奏的旋律……
儿时赐名却又狠心独自爬进黄土的老人……
儿时不理解悲戚意境,却时常听老人唱过的不知名小调……
少年接口唱到:“荣辱浮沉无怨尤,唯有这琴弦解忧愁。
晨昏常伴。
苦乐总相守。
酒醒人散余韵悠悠,余韵悠悠。
莫说壮志难踌,胸中歌千首,都未家乡山水留。”
老人突然,无端将二胡摔碎在石坪上。
二胡停,少年泪眼模糊。
“阴山上的枯冢,明年清明你不用去了,里面没人。”
少年杀气横生,咬牙不语。
老人只是摇头,点上旱烟,吞云吐雾。
少年抢过老人手中的旱烟杆,塞进嘴中,猛吸几口,兴许是没抽过,兴许是抽得太猛,少年炝出了眼泪。
少年抹干眼角苦泪,悲戚笑道:“老家伙,你十年前爬进黄土,做鬼。再爬出来,成了老狗。老家伙,你越活越回去了?”
坐在铜铃金棺上摔碎二胡的老人看着泪眼模糊的少年感慨道:“死去活着都不过是另一种形态上的存在。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乃至那些不得飞升的陆地神仙,百年后,千年后,万年后,谁都是一堆枯骨。我陆豪扛棺也好,做老狗也好,不都是一种活法?”
少年悲戚怒道:“陆豪,你个老王八蛋,骗了我十年?你他娘没爬过小娘肚皮,便死遁‘雅筑居’做杂役选肠衣,臆想那些青楼贱婢度日?你丫要是缺女人,邹寡妇那墙头很高?你这老王八老混。蛋。”
老人也不反驳,叹气道:“明日我便去了东胜神州。不能违背诺言教你,便只能提醒你,你体内的魔神存在的涵义,不过是吞噬再反哺。‘一线天’就是个不错的地方。等日后,八部天龙众齐聚,吞噬反哺那才威武。”
老人走时,少年相送到五龙山下,两人一路都没有说话。
老人说:他要先去东胜神州再去第一楼,把八部天龙众都带回来。铜铃金棺就留在青龙峰了。日后求少年带上两仪宫。如果自己八年后都没有回来,那少年就去西牛贺州天龙寺找他的坟。
少年说:要是老子发现你这八年躲在‘雅筑居’不回来,老子扒了你的皮。
扛棺老人不再扛棺,慢慢走远。
……
一月后。
望仙台。
望仙台就像是一片无根无茎的荷叶,漂浮在云海中。
七彩云雾缭绕,黄鹤飞翔,宛如绿野仙踪。
能站在望仙台上,体味举手摘星,鸟瞰整个五龙山的人,并不多。
黄龙一脉人数最多也不过数十人,寥寥六人的青龙峰就更不够看。
青龙子陆白露踩在飞剑上,大女孩牧赛站在飞剑的另一边,巨剑龙吟被女孩背在背上,女孩闭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如同卷帘垂下,女孩面无悲喜。
陆放、费焦、两个朱雀王朝的前公主,站在青龙子的飞剑下。
兴许是青龙子将黄龙子拉下道法榜眼,成为五龙山掌教下第一人,或许是大女孩牧赛一声剑来,削断黄龙峰头,黄龙一脉数十人看向青龙峰六人眼神如刀锋。
白发齐眉,眼神微咪的黄龙子面无悲喜,谁都看不出他在想什么。大漠孤狼站在黄龙子身后,仅落后一个身位,足可见他在黄龙一脉的地位。
黄龙一脉昔日兵器谱上的魁首‘吞天葫芦’就挂在这个身材短小,如同庄稼汉子,眼神却像狼一般深邃的人腰间,大漠孤狼,人如其名。
五峰上百人,心思各异,静待掌教和四大护法莅临望仙台。
突然,大女孩睁开双眼,背上‘龙吟’还未出鞘便伴有虎啸龙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