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殊心> 第三十六章 陇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陇山(1 / 2)

陇山,地处大凉于大秦交界之地,是进入西域之路的必经之地,汉有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创同西域的商贸交流之路,陇山位于这条路的东段北道附近,是历来西北边陲屯兵的要塞之地,这里四周一片平坦,往南有渭河开路,一路形成平原的开阔地带,往北是连绵山脉,在这里形成一座高山,连接南北通向,地势极佳,陇山树木茂盛,水汽适宜,鸠摩罗什于此**,一是因为凉军屯兵于此,他又是随行监军,二是他看到此地有紫气升腾,所以断定此地以后必与佛门有缘,所以才在此地**论道。

六天之后,随着离陇山的方向越来越近,平原的官道之上越来越多的人向着那个那个方向行进,有牧马而行的牧人,也有朝拜行进的虔诚信徒,更有无数的商贾赶着马车向着陇山奔驰而去,顾舷的马车此时正慢悠悠地在官道之上缓缓行走。

四人经过六天六夜的马不停蹄,终于在第六天的下午赶到了陇山附近,因为陇山这里屯兵多年,于是在距离陇山脚下的不远处有一个不大的集市,说是集市也不为过,只因这里是连接长安和玉门关的要塞交通,所以由于交通贸易,行商串联,在这条道路上就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类似于集市的地方,供行人和行商歇脚住宿之用,地方不算很大,方圆也就是几里地而已,周围是土墙砌成的围栏,这样能够让疲惫的商人在路过此处的时候方便确认。顾舷几人一路走来经过好几个这样的地方,在陇山脚下看到这样的地方也并没有奇怪。

一路之上,从来没有来过长安以西地方的孙瑶思,显得格外兴奋,每次都跳下马车和周围的旅人打听这里的趣闻乐事,而最近这段时间,这条道路上传达的都是有圣人在陇山显化,开坛**的事情。汇集于陇山脚下这个不起眼的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仅仅几天时间就已经把方圆几里的小集市,全部占满,那些途径此地的商人被这样的盛世吸引,也是纷纷赶来,贩卖货物,一时之间,这个地方竟然有了大都城坊市的热闹非凡。

在集市的入口处,那辆奢华的马车停了下来,朱逊跳下马车,孙瑶思和顾舷以及箐箐也都跳下车来,望着那人满为患的小集市,商人已经把货摊的范围都摆到围墙的外面,孙瑶思见到如此场景不禁一阵抱怨:“这里这么多人,我们去哪里休息啊。”

朱逊显然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他轻声说道:“几天前这里还没有这么多人,没想到短短几天之内竟然聚集了这么多人在此,往里走那里有我早就预定好的休息住宿的地方。”然后他招呼顾舷和孙瑶思二人向集市的中央走去。

周围都是吆喝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更有嘴里不停地说着一些让孙瑶思听不懂的语言的人们,他们见到孙瑶思之后就一哄而上,对着孙尧嗡哩哇啦地说着,然后指一指远处那绵延连环的陇山山脉,可是孙瑶思却一句话都听不懂那些人在说些什么,于是吓得她赶忙向一旁躲了开来,那群人见孙瑶思躲开之后也不纠缠,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顾舷在孙瑶思旁边说道:“他们是氐族人,刚才那些人说的是氐族人的古语,意识是告诉你明日有神明在陇山之上显化,希望你能前去观看。”

孙瑶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他奇怪的问道:“大叔,你怎么会懂氐族话,难道你以前在这个地方呆过。”

朱逊在一旁答话道:“自大晋南迁开始,每一代的天师都必须懂鲜卑、氐、匈奴、羌、汉、五族的文字,这是每一代天师的必修课。”

“为什么?”从来没有听过这些的孙瑶思追问道,以前她是孙家的大小姐,对于这些事情根本不会关心,可是自从认做顾舷做师父之外,她对于关于顾舷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

“百余年前,大晋都城还在洛阳的时候,那时候天师一脉还没有这些必修之课,自八王****大晋朝纲之后,外族的势力在北方一度雄起,而且逐渐危害到中原地区,直到最后被迫大晋都城南迁,这样以来,北方各族势力越来越大,天师一脉作为大晋朝廷的守护者,如果不懂的外族言语,在制定策略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弊端,于是在大晋南迁第一年之后,当代天师就制定下一条规矩,凡是天师一脉的传人必须要懂得五族言语,这条规矩讲延续到外族被赶出中原之后才能消除。一晃百年而过,而大晋却是越来越弱,外族势力越发鼎盛,所以这一条规矩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顾舷似乎是记忆起了往事,自顾自地说着,就连已经到达休息的客栈也没有注意到,直到箐箐对顾舷说道:“阿父,到了。”这才让顾舷从回忆中反省了过来。

眼前是一个用兽皮和木头搭箭而成的驿站,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空地,里面摆满了矮小的桌椅,其实也只是用木板临时搭建而成的桌子,周围有十几个连续排成的房间,用门板和兽皮做遮掩一个个分割了开来。把空地包围在中间,只留了一个进入的入口,入口处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陇山驿站。

朱逊来到这个驿站里面,对着里面的人吆喝了一声,从里面走出一个彪形大汉,这人一身的古铜色皮肤露在外面,头上扎着一条麻布辫子,见到朱逊来临之后,他一抱拳说的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