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现代版拍案惊奇> 第七回 追根寻源露端倪 水落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回 追根寻源露端倪 水落石...(1 / 2)

自从建了群以后,业主队伍一天天在扩大,可谁也不清楚,对方是否是真正购了铺的业主?又谁是李卫星手下混进来的马仔?还听说了有公安背景而混进群来的探子!

有必要说的那么玄乎吗?混进这群里来做什么?就为了了解业主的思想动态,安排一、二个线人?似乎还有什么玄机在这个里头,有这个必要吗?真有点捉摸不透。

那么还是先把这些捉摸不透的事在一边放一放,单就说说群里的业主。自这群一开、人也多了起来、跟着主意也就多了,围绕着商铺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因当时“四晟”公司给大部分业主只是开具了收条,尚未提供发票,于是有人仿佛来了灵感亡羊补牢,大伙就提出不妨就从向“四晟”公司追要发票开始人手,再逐渐向外摊开。

于是一些业主追着原先与之接洽的销售经理,向他们不断的催要发票,这是合法销售的唯一凭证,也是公民守法照章纳税的依据。可是到手之后又发现“四晟”公司提供的并非是业内统一的发票,有好几种版本。

抓紧再查其他的,细细一查发现营业执照上所登记的公司注册地竟然坐落在原工厂的一片废墟之上,注册地址随着动拆迁已经不复存在了。

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暴露了出来,已是草木皆兵,再继续查。

一查又发现公司法人也改变了。

2011年12月查询到“四晟”公司的法人早以于2010年6月就已变更为杨益方,可是2011年“四晟”公司与业主所签署的所有合同上面,法人仍然是李卫星。

当时李卫星只是要躲避上门要债的,自以为避债务而更改法人是一个极高的“妙招”,孰料今日从部分业主的眼里看来变为难以脱逃的犯罪证据,只认作是李卫星故意诈骗,是一种有预谋的行骗手段。

面对林林总总串并在一起的公司行为,让部分业主真正不安起来,顿生了进一步查阅“四晟”公司底细的念头。

原先就提出退款的那些业主,现在退款的决心更坚定了。

2012年初,又查询到“金山义乌小商品城”四个楼面均已做过抵押,抵押方为不同的法人(银行)或自然人,但不清楚是何原因,抵押款只是未及时到账而已。

同时发现“上海滩商铺”也作了抵押,被告知一时无法办理产权权证……种种,接连不断踩着了地雷。

原来有些银行注意到李卫星接盘以后,所采取的措施、采用的经营模式与以往的经营者有所不同,由以前经营者欠下高利贷的债务、以及银行债务也在逐渐下降。

由此纷纷看好李卫星这个年轻人的前景,在资金方面对李卫星网开一面有所倾斜,李卫星接手这块荒芜了多年的不毛之地,如今可以蓄水养鱼了,于是都指望他能养好鱼而逐渐还清贷款。

还期待这个年轻创业者后面有更多奇特的想法,来扭转以往一度被动的局面。随着李卫星这种经营模式,三千三百七十八位业主近十三亿资金流了进来,让银行账面上的“呆账”起死回生,活转了过来。可日后由此而让李卫星头上平白无故冤屈地认领了一顶“破坏国家金融秩序”的高帽。

再说2012年2月,经人爆料、投诉以后就有记者暗访“上海滩”商厦并见到了“四晟”公司的董事于波,无意中余波暗露出当前公司的资金存在周转上的困难正处于实际断裂的危险境地。

事已如此,那些要求退款的业主联想到已临近年根时节,“四晟”公司答应退款的资金还未全部到位,为此这个新年如何能让他们过得踏实?心里总惦记着那笔欠款,不知何时能回到自己手中!

过了元宵佳节,心急火燎的业主们仍未见商铺有丝毫开业的迹象。

2012年2月28日,业主群里十几个人相约于徐家汇,商量应对办法,决定第二天再去金山,准备分别去金山公安局、工商局、朱泾镇政府了解、反映情况。

当天,朱泾镇政府派出一个科长陪同这些业主去售楼处找销售经理,希望能与业主进行沟通交流。虽说交流,非为真情,同为“四晟”公司职员的销售主管和财务人员之间却说法不一,结果当然不能让业主有丝毫的满意。

业主要求查看房产证件和了解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对方以没有权利,得请示领导为由予以拒绝。

随即这些业主又要求镇政府再当一回“老娘舅”,另约时间与“四晟”高层,即与法人杨益方或者是李卫星直接进行沟通。作为“老娘舅”的镇政府当然一口应承,但不知道“四晟”公司的法人杨益方或李卫星能否接招前往?

2012年3月6日上午,还是这十几位“金山义乌小商品城”的业主如约来到金山,原以为与“四晟”高层的沟通能如期进行,可谁想,“四晟”高层人员一个人影都未曾出现。

话说李卫星那晚蹊跷的南柯一梦,梦中私自闯入厅堂来讨要吃喝的那狡黠路人,梦中伸出三个手指,又把话说到如此明了的份上,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狠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