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巨龙之外,金驹省还和四个省份接壤,包括正南方的百花省,百花省西边的冷泉省和赤山省,以及金驹正西方的北漠省。要从金驹到赤山,只能从冷泉或者北漠择路绕进去,金驹和赤山接壤之处耸立着约二十箭高的烈岩山,将赤山省的东北方、北方以及东南方包围起来。烈岩山也就成了赤山和其他省份的分界线。
这是一座绵延数百龙步的活火山,上一次喷发是在翔龙纪元第七百四十七年,当时烈焰腾空,火红色的岩石碎片伴随着雾气和岩浆漫天飞舞,空气中的岩片碎片和灰尘花了数天时间才散去,落在地上厚厚一层,将烈岩山附近染成一片火红色。这在王国史料中有十分详细的描述。从有史可查的记载来看,烈岩山至少已经喷发过五次。“赤山”之名便是由此而来。
俯瞰着北方人之路的红色烈岩山,在冬天就变了颜色,大雪覆盖在山体上形成了白色、血红色和暗红色交替的奇特图案,远远看去像是巨大的瘀伤。火山喷发的岩石在漫长的岁月中被风化,形成独特的地貌,锥形的火山高耸于云层之下,那些倒漏斗状的喷发山口提醒人们,这是熔岩与烈焰之地。这座山脉也确实象征着伤害,在它之下十龙步的范围内没有任何城镇村落,这些区域里覆盖着厚厚的红色和褐色岩层,是过去火山喷发留下来的印记。如果挖掘这些岩层,能在下面找到那些被埋葬的拳民废墟。
北方人之路进入北漠境内三百余龙步后,就到达了它的终点邵叶城。
邵叶城是北漠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但即使是以南方普通城市的标准来衡量,它也显得太寒酸。青色的城墙被修建得异常之高,最低的地方都有二十丈,遍布着凹坑、缺口的墙体上到处都染着黑色和暗红色的污迹。这都是过去火山喷发造成的伤痕。
在起风的时节,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披着斗篷,把头部裹在兜帽里,防风防尘。北漠最多的就是沙尘,荒地和沙漠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水在这里是稀缺的资源,对于穷人来说,平均一个月才能洗上一到两次澡,即使是夏季。翔龙王国有一个恶俗的流行说法是:北漠的女人最没有搞头,因为她们太干了。
如果不是可以看到腾空而起的炊烟和飘扬的旗帜,以及城墙上走动的卫兵,前来访问的人常常会产生这是一个废墟的错觉。因此其他省份的拳民喜欢把这座城市称为废城。
和南方城市不同,废城内几乎找不到纯木制的建筑物,都是砖木混合和砖石结构,砂岩、板岩、石灰岩制成的建筑物随处可见,权贵人家的宅邸则采用了花岗岩、大理石、斑晶岩等更好的石材。民家的房屋大多比较破旧,北风、泥尘和岁月在石灰岩墙上留下了斑驳的印痕,呈现出一派衰败和古旧的模样。
但废城的居民们并不在乎这些。他们对房屋最主要的要求是坚固厚实,而不是精致华美。过去千百年来,那些富人们修建的豪华且坚固的宅邸尚且在火山喷发后被厚厚的灰石泥浆吞没,或在蛮人的刀斧戟锤下变成一堆历史的遗物,但废城的破墙始终耸立在北方人之路的尽头。在北漠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所有华而不实的东西都无甚价值,人们信奉实用主义。
废城得以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根本原因是它地处交通要冲。它既是连接金驹省的北方人之路的终点,也是连接赤山省、穿过烈岩山的红灰走廊的起点。北漠从外省引进所需的供给,大多从邵叶城的尘沙道路上通过。过去两百多年来烈岩山未曾爆发,也帮助了废城和周边地区的发展。
烈岩山绵延到邵叶城附近,形成了一个三箭左右的断层,红灰走廊从断层中穿过,从废城一直延伸到圣王尤古的故乡红石城。从北漠进入赤山后,红灰走廊的很长一段,两侧都是看不到生机的极度荒凉的地区,几乎没有植物能在这一带存活,甚至飞鸟也很少从这上空掠过,南方人喜欢把这一段路称为“死亡走廊”。在远离道路的干裂地层之下生活着巨大的红岩虫,它们以啃食泥石为生,偶尔也会袭击往来于红灰走廊的行商们,它们对泥石之外的东西似乎并没有什么兴趣——往来于红灰走廊上的行商们偶尔能看到那些惨遭袭击致死的人和牲畜的尸体,但尸体上并没有噬咬吞食的痕迹。另外,红灰走廊的某些地段还有盗匪出没。不过在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候,红灰走廊还是相对安全的,赤山设立了专门的巡防团保障这条要道的安全,商旅们雇佣保镖护卫也早成了习惯。危险总是存在,但为了生存赚钱,人们总是不缺勇气。
阿奇驾驶的马车抵达废城时是一月二十六日晚间的灶时之后,正是晚餐时分。尘沙道路的两旁竖立着一排排的石灰岩防风墙,一柱柱炊烟从其后袅袅升起,被吹得歪歪斜斜,但远远望去也让城市显出勃勃生机。
“废城有时候是真正的死城。”他们从马车上下来时,路上行人稀少,风势也大,走在最后的阿加沙进行了评点。“火山喷发的场景壮观而恐怖,满天都是火焰和岩浆,它们带来的只有死亡。”
“拳民不会惧怕火山,灾难后会新生,我们有这样的韧劲。”龙黛岚拉起斗篷遮住头部。眼前的废城是她观点的强有力佐证。她一直希望能找到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