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守护者之现代传奇> 第三十九章:巍巍秦岭,幽幽终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巍巍秦岭,幽幽终南(1 / 2)

第三十九章:巍巍秦岭,幽幽终南

下车以后,刘浪紧忙赶路,也无心浏览山中美景,无视了那些高山低坡峭壁悬崖,也没有留恋那深壑幽谷清溪飞涧,只是低头忙着赶路。

一路行来,刘浪一边赶路,一边在记忆里回想着《空谷幽兰》的记忆片段,还有脑子里关于终南山隐士的一些历史痕迹。

隐士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国腹地,横亘绵延,划分南北两地气候及地域的终南山,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存在。在古代,终南山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进退朝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退守之地。如今,它仍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住山隐修者的地方。

中国的隐士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老传说中的巢父、许由到现在的各种隐士,其人数达数万人,仅其中有迹可考者就达数千人。

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始祖“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而入终南,在这里得道飞升;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时称“四皓”,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后“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隋唐五代的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及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等都曾隐居终南山;康熙时期的关中名士李雪木,为逃避清廷的召唤,躲到终南主峰太白山一带,因山中乏纸,他用槲叶写文题诗,竟至收集成《槲叶集》。至民国时期,大居士高鹤年先生晚年也曾在终南山的嘉五台和南五台结茅蓬访道修行,他隐居的茅庐犹在。

刘浪一边想着这些关于终南山和中南隐士的故事一边赶路,也就不是很觉得劳累。其实,还有一个他自己没有想到的原因,这也是他修炼了张狗娃交给的功法的缘故。

刘浪在山中再次行走几个小时,饿了就吃点在小镇上买的面包,渴了喝点水,一刻也没有停留。也不知道翻过了几座山头,还是没有到张狗娃家,看着太阳渐渐往西边移去,有了将要落山的迹象,刘浪不由心中着急,加快了赶路的步伐。

又是接近两个小时,太阳不顾刘浪的意愿,按着它自己的节奏,慢慢落山,只剩下半个脸蛋儿露在外面,好像想看看这个独自在山里乱走的人到底去往何方。

是的,刘浪是个独自行走的人。

从摩托车上下来,只是路上路过了几户人家,刘浪问路的时候见过几个人,路上一直没有看到赶路的同行者。

前面又是一座大山,比刘浪一路翻越的山头都要大得多。有几户人家,稀稀拉拉的散落在山脚下和半山腰已经看不清晰的隐隐山岚雾霭里。

刘浪赶到山脚下的一户人家,看到屋子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一时有一种想要歇息的想法。那家人正在做饭,听见有人走近,走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见到刘浪这么陌生人,也没有流露出警惕和防备,只是看着刘浪,有一丝好奇。

山里,外人很少来。尤其是在这个天色将黑的时候。

刘浪连忙表明身份,说自己走人家,不熟悉路,想问问。

得到那女人的回答,刘浪心中十分高兴。张狗娃家,就在上面半山腰的地方。

刘浪赶紧道过谢,刚才想歇息一下,甚至如果路途还远实在不行就借宿一夜的想法也一下烟消云散。于是没敢耽搁,拔腿飞奔。

人,只要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就会迸发出最大的潜能。

太阳也许是知道了刘浪的目标,早就把好奇的脸儿全都缩回去了,天色转暗,奔波了一天的刘浪反而觉得比刚开始进山的时候还精力充沛,赶路飞快,终于在天色全部黑暗下来的时候,冲上了山腰,走到了张狗娃家的房屋前。

屋里隐隐抽出煤油灯的光线,还有一个女人和孩子低声说话的声音。刘浪没走到院门口,院子里传来一声狗的叫声,忽的冲到了院门口,在紧闭的院门内“汪,汪”的叫着,扑到门上,用爪子不停的嗤嗤的抓着院门。刘浪站定身子,刚要开口喊门,就听传来屋门开启的声音。

正在和孩子一起吃饭的张狗娃妻子,听见狗叫,开始还以为只有什么野物跑过引起的狗叫,后来听见狗一直在叫,还不停扒门,心思疑虑这打开屋门,站在房门前听着动静。

毕竟,大山里很少有外人进来,又是这样的夜晚,丈夫又不在家里。

狗儿见到主人出来,叫的更凶。

狗仗人势,的确不假。

张狗娃的妻子这才确信门外有人,不过山里的女人胆子就是大,开口喊了一声:“谁呀?”

刘浪忙高声应答,

“嫂子是我,我叫刘浪,是张狗娃大哥叫我来的。”

一听是自己丈夫让来的,张狗娃的妻子也没有任何怀疑,牵着这时也从屋里出来的儿子的手,走到院门前,喝住还在狂叫的狗儿,打开大门。

刘浪忙整整衣衫,向张狗娃妻子问好,刚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