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宋韵> 一零五 沃野之战(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零五 沃野之战(3)(1 / 2)

正在此时,只听外面一阵混乱,人喊马嘶,木华黎面色一沉,沉声问道:“外面何事喧哗!”

门口亲卫跑进来禀告:“禀怯薛长,塔阳古将军回来了……”

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李烈命令全军加紧休息,整个沃野安静下来,只有派出去的伺候骑兵不断来回驰骋,将蒙古大军的军情不断的汇报上来。{d}{u}{0}{0}.{c}{c}

在得知塔阳古战败的消息后,蒙古联军明显放慢了行军速度,开始稳步千金,缓缓的向沃野这座荒凉的小城压过来。李烈命令三军不得妄动,静等蒙古人的到来。

及到第三天凌晨,沃野镇北远远传来一阵闷雷般的响声,极目远眺,只见荒原上一抹黑线蓦然出现在地平线上,随着闷雷越来越响,无数骑兵出现在众人眼前,沉重的马蹄声犹如轰雷一般,动人心魄,一浪浪的扑过来,无边的铁骑踏起的尘烟几乎遮蔽了天上的太阳,无边的威压,凝重肃杀的气氛,让清晨的阳光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热度,惨白的让人心中一阵阵发凉。

蒙古大军在离城十里扎下营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挖壕沟,设鹿角拒马,立木桩,支大帐,丝毫不乱,沃野城头观战众人都心情沉重的看着远处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李烈收回目光,心头有些压抑,蒙古军果然名不虚传,军容之严整鼎盛可见一斑。

蒙古军并没有急于发动攻击,两军遥遥相望,于城外对峙,以便是军容鼎盛的四万五千蒙古联军,一边是两万弓弩手和枪盾兵,李烈将这两万步卒孤零零布置在城外三里以外,其余人马都龟缩在小小的沃野城中。这令得木华黎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什么阵法?难道这位南宋名将竟然想凭着两万步军就要阻挡蒙古铁骑前进的步伐?他站在刚刚竖起的箭楼举目眺望沃野城,只见这个小城城墙低矮,丝毫没有改变,还是跃马可过,城中人影晃动,显然驻扎着大量的军队,在这个窄小的地方他们为什么要将大军都集中在城内呢?木华黎回头对哲别道:“于野外驻扎步兵,城内却驻扎骑兵,这是哪门子战术,实在匪夷所思,令人费解,哲别有何看法?”

哲别挠了挠头,“如果对方是别的将领,末将只需率领五千大草原的勇士便可将其一举击溃,步军与骑兵在旷野浪战,绝对讨不到好去,沃野城墙低矮,历次我军进攻西夏,西夏人都是直接放弃,退守贺兰山口险关,从没据守过这里,根本无险可守,也一战可下。不过曾闻李烈其人诡计多端,如此行兵布阵实是以己之短攻敌所长,末将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军还应谨慎对待啊!”

木华黎微微颌首,“我也如此想的,不过也不排除一种可能……”

哲别面露疑惑,“怯薛长的意思是说李烈要消耗西夏军力?”继而又摇头,“不应该呀!李烈当世名将,应该不会如此短视,大敌当前,怎么会自乱阵脚呢?”

木华黎笑道:“这只是一种猜想,前一段时间宋、夏两国还是宿敌,现在联合在一起,难道就没有裂痕?李烈会不会打了借咱们的力量尽量消弱西夏兵力的主意也未可知啊!”

哲别陷入沉思,良久才道:“怯薛长所言也不无道理,这也是可以解释李烈这种反常布置的唯一解释,不过末将始终有些不安,我们还是应该谨慎对待,千万不要中了他的奸计!”

木华黎手抚脸上浓密的虬髯,思索着说道:“不管他打什么主意,我觉得我军还是应该好好打一场胜仗,也可挽回先锋大败的不利局面,增加士卒的士气!”说到这里,仿佛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眼中狠色一闪,“就让塔阳古去试探一下对方吧!这样既可试探对方虚实,也可让塔阳古这草包待罪立功,一举两得嘛。”

……

当初升的太阳映照大地,李烈已经带着韩猛来到阵前,两万步卒列成一字长蛇阵,静静立在阵前,将沃野城掩在背后。蒙古大营辕门大开,源源不断的骑兵涌出营门,在阵前列阵,刀枪闪烁寒光,盔甲映照日光耀人双眼,队列整齐,气势高昂。

李烈见对方一员大将拍马跑到阵中空地,便也向前奔去,两人在阵前相距二十米距离齐齐勒住战马,相互打量,李烈见对方身材高大,满面虬髯,面容刚毅粗犷,浑身肌肉纠结,高高隆起,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一般,就是这样一员猛将,偏偏双眼冷静清澈,充满智慧的光芒,仿佛能将人的心灵看透,心中已经猜到此人是谁,遂抱拳道:“来将可是木华黎将军?”

“正是本将军,这位将军大名是?”

“本帅李烈!”

“哦?”木华黎一怔,“赫赫大名的李烈将军竟然如此年轻?实在出乎本帅意料,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呐!”

“将军谬赞了,久闻木华黎是草原上的雄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过李烈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木华黎哈哈大笑,洒然说道:“李将军有何话说,请讲!”

李烈眯起双眼,正容道:“蒙古铁骑天下无敌,不过在小弟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如果将军能即时收手,未尝不是美事一桩,尚能保住将军一世英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