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宋韵> 一一一 沃野之战(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一一 沃野之战(9)(1 / 2)

“所有将士准备!”段怀远大声命令道,然后转身跳进壕沟。{d}{u}{0}{0}.{c}{c}

近万蒙古骑兵丢盔弃甲的护着木华黎飞奔而来,刚刚进入段怀远的阵地,壕沟中便突然扔出无数冒着火星的圆球,惊魂未定的蒙古人还没明白过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连天的巨响已经接连响起。一万人扔出的手雷汇成惊天动地的巨响,无数战马和马上的骑士被瞬间撕成碎片,无数升腾的火球壮观的难以形容,剧烈的爆炸让几千人葬身火海。

由于壕沟纵横交错,又极为窄小,壕沟之间是大片平坦的空地,所以宋军只要将手雷扔到空地上,那些狂奔的蒙古骑兵就无处可逃,自身却因为壕沟的遮挡,一点危险都没有。

无数的手雷构成了一道道火网,将分隔在一片片空地上的蒙古人炸得人仰马翻,根本无法逾越,残余的几千蒙古兵将只得惊惶的逃回去,龟缩在壕沟与沃野之间的狭窄地带。

看着往日勇往无敌的蒙古铁骑变成面无人色,惊慌失措的一群无头苍蝇,木华黎知道这次自己彻底完了,这些人就算能够逃回大草原,这一战的阴影也已经笼永远罩在他们的心头,变成挥之不去的噩梦。一支失去了士气,斗志的军队,永远不可能战胜对手了。李烈的计划丝丝入扣,竟将所有变数都计划在内,天时地利人和人家已经占全了,更有如此如此犀利的武器,自己根本就没有一丝希望了。

然而木华黎毕竟是百战不殆的英雄,他宁死也绝不会屈膝投降,情势的危急逼得他选择了最疯狂的决定,愈挫愈勇的性格让他不甘心全军尽墨于此,连个回王庭报信的人也没有。于是他强打精神,迅速将几千人整顿起来,带着哲别和督战队接连斩杀了三百多名四处乱串,惊恐不已的溃兵,终于勉强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他知道,现在稍一拖延,李烈的军队就会将他们包围起来,到那时就连一点逃脱的机会也没有了。

“草原的勇士们,如果你还想看到广阔的大草原,还想见到妻子儿女,那么眼前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从这里冲出去,勇士们,拿出你的勇气来,随我冲啊!”木华黎抽刀在手,狂喝一声,向前义无反顾的冲了过去。

哲别也冲了上去,稍微被激励起来士气的蒙古骑兵全军压上,终于向段怀远的阵地发动了自杀式的亡命冲锋。

爆炸声再次响彻云霄,几千人的狂冲终于杀出一条血路,木华黎终于带领六百余骑冲了出去,其余士卒全部阵亡。

木华黎被弹片炸伤,昏迷不醒,哲别也失去了一条手臂,三万蒙古铁骑只余这六百人冲入旷野,收拢了三四千名契丹骑兵向着大草原狂奔而去。

然而厄运并没有放过这支残兵,在经过一日夜的强行军之后,疲惫欲死的蒙古人一头闯进了徐立的包围圈。拓跋魁两千重甲骑兵只一个冲锋便将人困马乏,士气低落的蒙古军击溃,养精蓄锐已久的徐立锋锐营在大漠上展开了疯狂的追击,无数蒙古战马在奔跑途中口吐白沫的倒毙在地,能够成功逃回草原的蒙古人不足百人,其余尽皆被俘被杀。木华黎重伤不治,哲别力战而死,蒙古联军五万人从出发到全军覆灭只用了短短的十二天。后世又称这次沃野大战为十二日之战。

……

一群秃鹰被脚步声所惊起,扑楞着翅翅着从李烈头顶掠过、飞往远处,萧瑟的秋风中洒落阵阵苍凉的悲鸣,更远处的天上,无数只秃鹰正在漫空飞舞,凄厉嚣叫~~漫天飞舞的秃鹰下,是一片苍凉的原野~~

整个原野上,横七竖八地倒卧着几万具尸体!一杆血迹斑斑的大旗斜插原野上,在寒风中簌簌发抖,破败不堪的旗面上随着寒风呼啦啦招展。空气里飘散着浓重的血腥味,中人欲呕,残破的沃野城已经化为灰烬,偶尔还能看见一段段奇形怪状扭曲的尸体,已经被烈火舔舐的变成一截黑炭,更多的连尸体都没有留下来。几支折断的长矛交插在李烈脚前,矛刃上的斑斑血迹仿佛仍在诉说,就在不久前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惨烈血战~~

李烈拧紧了手掌道:“弟兄们的遗骸都收集齐了么?”

“城外战死的,都聚集在一处,遗骸也整理过了。”成秋弘鼻子发酸:“沃野城里的,只怕是找不着了。”

李烈点了点头,放眼四望。大战之后,四面狼藉,硝烟滚滚,火光飞溅,淋漓地鲜血将大漠的尘沙都染得红透了。远远的,长长的木板排成一排,下面架好了干枝。阵亡将士地遗体,被整齐的安置在一起,数万大军静立在侧。凝望着朝夕相处的战友,泪光闪烁。沃野城的焰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了。李烈叹了口气,缓缓朝阵亡将士的遗骸走去。

一张张年轻的脸孔在眼前闪过,有熟悉地。也有不熟悉的。虽是遗容已经整理过,但那凄惨的死状,仍是触目惊心。他们都是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孩子,有多少人正在日夜祈祷、盼望着他们安然返回?她们哪里知道,她们日夜牵挂的梦里人,早已化为了大漠深处斜阳下的一摊白骨。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李烈心中沉重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