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宋韵> 一四三 新式学院(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四三 新式学院(下)(1 / 2)

诗词曲赋,三经六义可以称之为语文,格物算学,天文历法,土木工程设计可以勉强归于数学;那物理和化学又如何向那些教习和学生解释?就连推广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也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吧!这些“1234567890”可能在现代人眼中不算什么,可在古人眼中,大概和道士们驱鬼的符咒也没什么区别吧。{d}{u}{0}{0}.{c}{c}所以李烈这套小学教材都编写的艰苦无比,更遑论中学教材了。

没有想到,妻妾中最为平凡的黄盈竟然能够理解李烈的很多想法,这个读书不多的单纯女孩在红袖添香的过程中成了李烈的第一个学生,怀着对李烈神一般的敬仰,没有丝毫怀疑的态度,黄盈完全接受李烈的想法,竟然比任何人都更能接受李烈的思想,对于数字天生的敏感,让她成为最好的学生。

就这样,李烈“躲进小楼成一统”摒弃所有杂务,将自己关在书房三个月,终于一整套极为简陋的小学、中学教材新鲜出炉了。

再接下来,李烈便带着真德秀和陈宓二人四处收罗挑选学生,别以为之前李烈实行了免除学费,免费食宿的政策就会有大批学生来上学,在这个时代,学子们读书的目的是考取功名,而李烈这些新式学校又有什么理由让学子们来学习呢?当他们发现书中没有了黄金屋,有没有了颜如玉之后,还有兴趣继续留下来吗?所以尽管李烈以尊贵的经略使,国公大人的身份奔波的疲惫不堪之时,从百多所学校乃至乡村城市招收的学生还是少之又少,只有寥寥四百余人,这还是将领们看在李烈的面子才将自家子弟送了来,或者是小商贩看中了这所学校能够教给自家孩子识字,记账,才勉强同意送孩子上学的。

李烈苦笑的同时并没有气馁,经过思考,他将目光放在了贫民,灾民和流民的身上,规定只要他们的子弟入学后,不但食宿全免,还会减免田赋,发给耕田的黄牛,老马等政策,这样一来,宿州学院占地几十亩的校园里终于热闹起来,操场上站满了从七岁到十五岁的学子,足足有五千余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农民子弟,这让李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生源问题解决了,接着教习的问题又摆在李烈的面前,这教习的招收也非一帆风顺,倒也颇费周折。

最好找的自然是语文教习,直接聘请那些有经验的老夫子,落第的秀才即可,主要进行读书,习字及作文的教学。

体育教习也好解决,李烈直接从一年前开办的军校中调拨过来一批学有所成的学生过来暂时担任武术教练便可,更深的内容比如兵法战策,演兵布阵等可以直接由学院升入军校学习深造,宿州学院只要让学生有个强健的体魄就够了。

数学教习的聘请则稍微麻烦一些,李烈只能在这两年培养的那些头脑灵活,思维不算僵化的青年学子中挑选,然后亲自开办短期培训班,亲自教他们将数学教材学完,这些只能慢慢来,要想更进一步的学习初高阶段的知识,还需要这些年轻人自己去融会贯通,乃至向更高深方面专研。不过目前他们只要将最初级的东西学会便可以授课了。

至于物理和化学,李烈就实在没有办法了。无奈之下,李烈开始面向全国重金招聘教习,重点人群便是和尚道士还有能工巧匠。道士自古以来便从事炼丹活动,中国最早发明火药的便是这些炼丹师。这些道士整日熬制药物,提炼金丹,一定会了解自然界一些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再加上李烈的简易教材,应该可以胜任教习之职。为此李烈就连元素周期表都默写了下来,现在这些人或许不理解,不过只要有这个开头,总有一天会有人把研究方向对准那里的。而那些木匠、铁匠、泥瓦匠,这些李烈统称为能工巧匠的匠人们,在生活中,在劳动的实际操作中,会自然而然的利用一些物质的物理特性,比如杠杆作用,滑轮或者水车等等,只要他们将这些经验落实在纸上,就是最初级的物理老师了。

由于李烈表现出来的博学,(当时著书立说可以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更由于李烈的身份地位,使得他的招聘教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而通过三个多月的传帮带,六十多名年轻人被淘汰了近一半后,三十多名数学教席也终于基本上可以公开授课了。就连重金招聘的十七位炼丹的道士,五十余名识字的工匠也可以站在讲台上将一些方法结合教材用语言表述出来了。最让李烈惊喜的是,黄盈也通过代替李烈传授一些基本知识给众教习,终于找到了她长期以来最缺乏的信心,整个人都精神抖擞好起来,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相对于黄盈的变化,那两位大才子陈宓和真德秀却让李烈比较失望,这二人虽然博学多才,却太过高傲了些,骨子里那份高傲和优越感让李烈看了很不舒服。当然他们针对的不是李烈,而是那些道士和工匠出身的教习,总是有一种鄙夷的神情,这让李烈很不满意,而且两人的思维已成定势,对于李烈讲述的新知识,尤其是那些数理化杂学,总是嗤之以鼻,虽然没有当着李烈的面表露出来。

因为这样,李烈最后放弃了让两人执掌宿州学院的念头,让张进北安排两人到地方上担任七八品的县令县丞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