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国姓爷> 第17章 :高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高第(1 / 2)

太监监军虽然是魏忠贤的人。但他常年身处辽东。多少还是懂一点军事之道。对于孙承宗的防御之策还是很佩服的。所以不愿意落井下石。在说现在孙承宗已经被下大狱。对魏公公已毫无威胁。要是不皇上看在孙承宗是自己老师的面上。恐怕皇上早就杀了孙承宗了。

身为内臣。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会揣度圣意。皇上不愿意杀他的老师。魏公公不是一样没有多说什么吗。只要不威胁到自己和魏公公的的地位。自己又何必给魏公公和皇上添堵呢?

“既然如公公你所说,那怎么登记在册的人马却只有一半,另外的近十万人马是从何而来的?”高第问道,他也记得自己看到的人马当在十万以上,可是却不想放过这个唾手可得的大好机会。太监监军细想了半晌后才道:“我想这多出来的近十万人马是孙大人自己在辽东招募的吧。以辽人守辽土这是孙大人到了辽东后实施的策略,为了抗击建虏的入侵,大人他将最肯上阵杀敌的百姓都招募到了自己的麾下,此事到了之前我们还在照做。这十万多出来的人马应该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因为不是朝廷的编制,所以才没有登录在册,但是他们却也实实在在地是在保我大明疆界,所以给他们发军饷也是份所应当的。”

太监监军大多贪财怕死。但也不是没有忠贞之士。眼前的太监监军就是。崇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也是。他们知道大明王朝的安危关系到皇帝的安危。他们都是最忠心于皇帝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可这不是在瞒骗朝廷吗?若事情一旦败露,你我可也要担着不小的责任啊。”

“那依着高大人你的看法,我们该当如何处理此事呢?”太监监军问道。他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错,不然孙承宗也不会向朝廷求饷了。“如实上报朝廷,请朝廷定夺!”高第可不敢担上如此重担,立刻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因为太监监军的态度问题,他并没有将自己想借此参劾孙承宗的意图说出来。

太监监军在愣了一下后道:“只怕这么做很是不妥啊。若朝廷在听了你的奏报后下令将那十万许人遣走的话,我们辽东的防御能力可就要弱上一半了。而且这也会大大影响到军中的士气,到时就会给建虏以可趁之机了。所以我以为此法万不可行。”

高第一想也是,自己本来就觉得在辽东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再因此而遣走近半人马的话,自己可就真的太危险了。看着到手的功劳就此飞走,他也不无可惜地叹了口气:“公公你比老夫想得要周到一些,老夫就听公公的意思,不再将此事上报了。”

“高大人。听说宁远总兵袁崇焕不听调令。拒绝放弃宁远。可有此事啊?”太监监军问道。

“公公说的不错。却又此事。”高第无奈的点了点头。

“高大人不必介怀此事。杂家想袁总兵也是一心为国,宁远乃我山海关之前哨,易守难攻。有两万大军的驻守,以及城里的两万许百姓的防御,即便建虏再次出兵来攻,他们想顺利夺下宁远城也没有那么容易了。我山海关还可以随时出兵策应宁远城。”

“不错,公公的见解也有着一些道理,但是时移事易,如今情况不同了。当年的辽东尽在我大明的控制之下,那时的女真不过是我大明的藩属,根本无力南来,之所以四处设下堡垒要塞最重要的目的是能随时掌握女真人的动向,在他们有不轨行为时好及时出兵对付。可现在却不同了,现在辽东我们是被动的一方,若是再分兵四守的话,只怕反而使山海关的防御能力降低了。山海关危矣!则京师危矣!大明危矣啊!建奴出兵就为夺取抢掠我大明的人口、粮草、财物。建奴骑兵来去如风。我大明皆步卒。根本不是建奴骑兵的对手啊!出兵野战,无异于自落虎口啊!袁崇焕骄傲自满。自以为凭借手上的两万人马就能抵挡建奴大军的进攻?真是好高骛远。”高第不慌不忙地说道。他在兵部当侍郎的一年也不是只坐在那不做事的,一些军事上的事情他还是做过了解的,所以几句话便让太监监军无言以对了。

“高大人,如果建奴大军攻破宁远城。那我山海关危矣啊!不知高大人有何御敌之策?”太监监军有些担心的问道。

“难啊!”高第叹息了一声道:“我大明皆步卒。想要战胜建奴骑兵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大明虽然在与骑兵对战时不是他女真人的敌手,但是却可从其他方面入手。想要打败建奴唯有依靠火器和大炮。”

“这倒是个办法。”太监监军赞同道:“在锦州城防御之时,因为有着几门红夷火炮。才堪堪抵住建奴的攻击。可惜后来炸毁了。如果我们能在三海关多准备些火炮,甚至在其他城池中也都布上这些红夷火炮的话,便能增加更多的胜算了。而且这些炮对敌的杀伤也很大,正可借此杀伤建奴,使其今后也不敢轻启战端。”说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时,太监监军立刻就有些兴致勃勃了。

高第看了太监监军一眼,道:“公公可知你口中所说的红夷火炮的来历吗?”

太监监军道:“这个我倒是知道的,曾经听孙大帅说起过。此跑乃是朝廷向海外的蛮夷红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