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国姓爷> 第43章 :王承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王承恩(1 / 2)

“你啊!总是最懂朕的心思。”朱由检笑了笑,心情也好了很多。“王伴伴。你说要是魏忠贤没有起忤逆的心思该有多好啊?虽然朕很恨他。但朕不得不承认。魏忠贤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虽然的个宦官。可他对我大明朝也算是忠心耿耿。先帝时候最大的战争失利,应该就是袁应泰丢掉辽阳那场战役吧。袁应泰之所以被起用,朕真的是因为之前的督师熊延弼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弹劾,其实这个责任不应该让他来背。辽阳失陷后。魏忠贤查办了许多当初弹劾熊延弼的文官,魏忠贤固然有打击文官集团的私心,但是这些文官书生误国,亦确为大弊。而后魏忠贤立刻起用熊延弼为兵部尚书,之后王化贞失陷广宁,同在关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连,被传首九边。这里熊延弼是受到王化贞的拖累而被杀,虽然他是由魏忠贤主张上台的,但九堂会勘定案,实无免死之理,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熊廷弼死的冤枉啊。我大明少了一位良将啊!”

“万岁爷宅心仁厚。对以往的事情也是明察秋毫。实在是我大明之福啊!老奴知道。魏忠贤是个人才。都怪老奴无能啊。不能为皇上分忧。老奴虽然和魏忠贤同为侍奉皇上的阉人。如若不是魏忠贤有忤逆之心。老奴其实在心底还是很佩服魏忠贤的。魏忠贤接连起用的兵部尚书赵南星、孙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这些人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骨子里和魏忠贤作对的人,但魏忠贤在边关大事上还是容忍了这些清流官员。这些至少说明魏忠贤也是有爱国之心的。”

“算了,不说他了。最近朕为了辽东经略一职的人选可谓是伤透了脑筋。朝堂上也为这件事吵翻了天。吵到现在也没有吵出了结果来。王伴伴。你来和朕说说。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啊?”崇祯皇帝岔开了话题后又向王承恩问了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可崇祯皇帝的话一下子让王承恩跪在了地上磕头不止。崇祯皇帝不悦的说道:“王伴伴,你这是做什么?”王承恩磕头道:“万岁爷。太祖皇帝曾经立下旨意。宦官不得干政。否则午门杖毙啊!老奴身为一介宦官。岂能轻言国家大事。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你先起来吧!”崇祯皇帝扶起了这个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太监。”我说你个老奴。刚才和朕说起魏忠贤来头头是道。怎么一说到辽东经略人选的事情上。你就给朕来个宦官不得干政。今天你要是给朕说不出了所以然来。朕就罚你清扫夜香一个月。”

“是!万岁爷!”王承恩躬身说道:“老奴之所以和万岁爷说魏忠贤的事情。一来是为让万岁爷释怀。二来,魏忠贤已经伏诛了。老奴所说之事只能算是对魏忠贤的评价。就像是对古人的身后事评价一样。算不得干预朝政。可辽东经略一职不同。辽东的安危直接关系着我大明的安危。要是老奴所荐之人胸无韬略。不通军旅。一旦辽东有失。那老奴就成了千古罪人了。老奴到时就算万死也难辞其咎。”

王承恩算得上是对崇祯皇帝最忠心的一个人。崇祯是他一手带大,他对崇祯的爱更像一个慈祥的父亲,他从心里爱着崇祯,忠于崇祯,可以说呀是为崇祯而活,崇祯的一切就是他的一切,所以后来崇祯自杀了,他活着也就没的意义和目的了,因为他的人生目标和寄托都没了,而崇祯也离不开他王承恩,可以说他是崇祯的主心骨,是当时大明王朝的主心骨。崇祯对他是又恨又爱,恨是恨他太聪明,什么都瞒不过他;爱也是爱他太聪明,什么事情他都能搞定,却又老是提什么祖宗之法。不肯轻易开口。有时候不逼他都不行。

崇祯皇帝知道王承恩对自己忠心不二。他有魏忠贤之能力。却无魏忠贤之野心。有时候崇祯皇帝都感叹。要是王承恩不是一个太监该有多好啊!那样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重用于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两人之间只能悄悄的商议。生怕被那帮言官知道。否则又是一篇之乎者也。君臣之道、宦官不得干政之类的话。崇祯皇帝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大明朝这帮大臣武死战没学会。文死谏倒是用的相当熟练。动不动就要拿头在皇帝面前撞墙撞柱子。好像自己就是一个昏君一般。崇祯都让那帮言官给搞怕了。

满朝文武。没有一人可坎大用。对于王承恩,崇祯觉得自己愈来愈离不开他。也只有他才能办自己出出主意。崇祯于是冷着脸道:“王伴伴。难道你也要学朝中那帮大臣一样。欺朕少不更事吗?难道非得要朕跪下来求你吗?”

“老奴不敢。老奴死罪啊!万岁爷万万不可如此啊!既然万岁爷不怪罪。那老奴就斗胆说上一二。为了万岁爷。为了我大明朝。就算老奴粉身碎骨。老奴也无怨无悔。”王承恩重重的磕了一个头。“这就对了。”崇祯笑了笑道:“王伴伴。朕就知道。你是不会让朕为难的。说吧!朕不会让那帮言官知道的。现在也只有你能为朕排忧解难了。”

“老奴惶恐!万岁爷!现如今后金对我大明虎视眈眈。辽东是我大明的屏障。辽东不失。则我大明不危!所以辽东主帅的人选必须慎之又慎。作为辽东经略。就必须经过阵战之道。对兵法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懂得排兵布阵。对后金也有一定的了解。熟知他们的战法。才能不至于被打个戳手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