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民共和演义> 第3章 驱除鞑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驱除鞑虏(1 / 2)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明太祖皇帝于洪武三年,率先分封诸王,诏封皇子樉为秦王、棡为晋王、棣为燕王、橚为吴王、桢为楚王、榑为齐王、梓为潭王、杞为赵王、檀为鲁王。终洪武一朝,所受封藩王者,已是多达二十余人。

尤以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实力最厚,藩王势大足以威胁中央,建文帝不得已削藩集权,奈何满朝文武,却再无刘基徐达之辈,靖难四年终不敌北军,落得个化身出逃的结局。

自此以后,朱氏皇族已然转为燕王一脉传承,亦非洪武帝嫡后太子一脉也。

“这些史事,怕是三岁孩童也能略知一二,说这些又有何意?”吴三桂听完后,轻蔑笑道。

“哈哈。”朱以洪道,“这些明初之事,自当世人皆知,但其中还有些世人皆不知的,便才是利害了。”

“哦?”吴三桂喝一口茶,饶是挺感兴趣般,“老夫倒是洗耳恭听了。”

“建文帝逃出皇宫,燕王即位改年号为永乐。”朱以洪顿了顿,接着说道,“在当

时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投降之时,永乐帝并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先去了太祖的陵寝祭祀,这些不过是障眼法而已,真实的目的是在思量如何处置建文帝。或是效仿周公,挟天子以威朝堂,或是废立建文,而自立为皇。”

“永乐帝明显是选择了后者。”吴三桂赞同的语气应道,若是换作自己,定然也是自立为帝王罢。

“不错,当时之下,从建文帝那边投诚过来的解缙,奏明永乐帝,将罢黜建文帝为楚阳王。”朱以洪说道此处,一副傲气般的神态。

“呵呵呵呵。”吴三桂笑道,“听你这般意思,你就是建文之后了?”

“正是!”

马大帅等人听到此处,就算是再丘老八的很,也是明白一二了。三人将到收入刀鞘中,狐疑的看着朱以洪,然后又瞅瞅吴三桂,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才好。

吴三桂用力撑着桌几起身,显得十分艰难一般,向前挪去两步,单膝弯腰而跪,气沉而道,“大明平西伯三海关总兵拜见楚阳王殿下。”这一幕,让书房内所有人,无不是惊讶不已,甚至连朱以洪都愣足了几秒,才回过神来,慌忙将吴三桂搀起道,“吴总兵功勋盖世,气吞寰宇,在下岂能受此大礼。”

方献德到底是跟随吴三桂多年,为人处世之道,满腹经纶之礼,此时心中已是通晓一二了。

这少年的身份尚且可疑的紧,王爷居然不细作一二盘问,便以前明官爵相称,看来举兵之事实属实情,只是为何却连我也信不过,不早时告知,但毕竟上下有别,尊卑有分,只得立在一旁,等候吩咐。

“王爷已然决意反清,总该师出有名才是。”朱以洪心里盘算,欲扬先抑也差不多了,便该了口称为王爷。

“我是大明的平西伯爵,自然以反清复明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吴三桂说的慷慨激昂。

“万万不可。”朱以洪连忙摆手道,心里却觉得恶心的很,史载吴三桂最后也是建个大周政权,这“复明”二字,却恬不知耻般的说的字正腔圆。不过话有说回来,古往今来多少豪杰英雄,总也有着婊子牌坊之事,婊子牌坊(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之时,“王爷如今受勋于满清数十年矣,此时反清如同当年放八旗入关无异,只会让天下人觉得王爷乃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哦?!”吴三桂闷声思索。

“其二,毕竟前明的永乐皇帝被王爷绞死,这“复明”二字,便是天下人都叫的,独独王爷叫不得了。”朱以洪面情严肃,”再者,此时天下归心,百姓心向满清,定然不会避安乐而奔祸乱。”

“那以你的意思?”吴三桂不甘心的问道,但朱以洪的话却是刀刀见血,针针要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朱以洪此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浇在吴三桂的头上。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吴三桂小声的念叨着,“妙,妙啊,实在是妙之极了。”

这八个字的口号,要比反清复明可是强不知多少倍了,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凡是举兵大业者,无不是得先师出有名,亮出自己的政治口号,以得天下人拥护,方能成就大业。这八个字标新立异,而且十分的清晰通俗,将满汉的矛盾提在最高的一个层次上,也成为最基本的矛盾,无疑会得到天下汉人的拥护。

“呵呵。”朱以洪微微一笑,你吴三桂才多少年的道行,这八个字可是两百多年后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单是这等的觉悟,就要比你这精老头领先两百多年。“王爷此时若要举兵反清,断然不可为,如今天下归心,满清根基已然夯实,要想连根拔起,若不能举天下之力,一击而中,怕是难以作为。”

“天下之力?”吴三桂如何不知道这些,但自己的名声在外,实在是不美誉的很,只要是不骂自己汉奸的人,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