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民共和演义> 第74章 营救新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营救新君(1 / 2)

吴三桂死了?

明末清初之时最为强大的枭雄,就这么死了?

朱以洪一边快马加鞭,一边不断的思考着。根据史书记载,吴三桂理应在康熙十七年时,方才病逝衡州才对,随后其孙子吴世璠苦苦撑了三年,三藩之乱以清廷全面获胜而告终。

历史已然被改写了!

不对,绝不是这样!

朱以洪内心却是难以解开疑惑,虽说吴三桂早已是重病缠身,但也不至于突然间便死了去。

正如朱以洪推测一般,吴三桂急病攻心之时,曾多次下令,让吴应显率军赶回巴陵,以作于对对战鳌拜。其实长沙虽是大周的陪都,却实际意义不大,眼下的战略重点仍在巴陵县附近,大战一触即发之时,收缩兵马是无疑的最佳选择。只是吴应显听信钟无义之言,保守实力不肯回巴陵。

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得封朱以洪为王,作为拉拢之策,却未曾想出了斩杀信使这一档子事。

“翅膀硬了,都他女良的想自立。”

吴三桂说完这最后一句话,便撒手而去。

背叛,是对集权者最大的伤害,要远远高于急病之痛。

“你。你这是大逆不道!”方献德咬牙切齿,颤抖的指着吴应显喝道,“先皇驾崩才几日,你便要武力夺位,如今清军的骑兵就在大帐之外了,这是要将大周毁于一旦啊。”

“清军?”吴应显冷哼一声,“将玉玺交出来,本王自会去打退,不劳丞相费心。”

吴应显令钟无义将两万兵马安营在巴陵西侧,自己只带了两百余人到巴陵大帐。虽说吴三桂驻守巴陵之时,尚有十三万的兵马,毕竟如今大敌当前,各处要塞之处都需要把守,在总指挥大帐之内,仅仅不过两千的近卫军而已。

两百对两千?

这帐可不能这般计算。

近卫军都统胡凡便是吴应显的旧部,否则吴应显连跨进大营的机会都没有,如此情形之下,即便是就地杀了吴世璠,也不过如同捏死蚂蚁一般简单。不过毕竟玉玺在吴世璠的手里,倘若就这么一刀解决了去,各地守军保不准来个擒王倒戈,便是麻烦的了。

“别的也不多说了,你还是识时务些罢。”吴应显继续威逼吴世璠,“给你一刻的时间想想,不然可别怪叔父不客气了。”

吴世璠咬着牙立在一旁,也不说话,饶是在等待什么似得。

大周兵马一共十八万左右,外营安置约有十三万人,吴应显领得两万人马,还有三万便在朱以洪的手上。方献德在汝县得到消息后,便马不停蹄往巴陵赶来,并未带什么兵马,幸好其族弟方献廷手上还握有七万步卒,但如今安置在鳌拜那边,远水难以解近渴。

“淮王有令,不许任何人进入大寨。”都统领胡凡拔刀立在大营门口,对着来人大喝道。

“呵!”朱以洪冷哼一声,扬起马鞭便向胡凡脸上抽去,“都给我滚开!”

“竟然敢打老子。”胡凡嘴里恶狠狠道,“给我围起来。”

一千多的近卫兵士,立刻将朱以洪等人围在其中,个个拔刀相向。毕竟眼前只有两百轻骑兵,掰着脚指头也能算得清楚,白捞着立功的机会,哪个不是奋勇当先。

“尔等是大周的兵士,还是清军?”朱以洪面不改色喝道,“我乃是大周楚民王,听闻先皇驾崩,特赶来吊丧,尔等竟然强加阻拦,不怕诛灭九族?”

这些近卫兵自然是晓得朱以洪的,胡凡不过是个从四品的都统,跟正一品的王比起来,简直天上地下之分,本是仗着有吴应显撑腰,可这一时半会也没点动静,若是吴应显取不得帝位,日后少不了苦头吃。

近卫兵被朱以洪这一吓,也是畏畏缩缩不敢上前,面面相觑的盯着胡凡。胡凡此时也不知如何是好,恰在前番吴应显还特别交代,倘若朱以洪带兵前来,便予以放行。

话,还是得说清楚些好!

吴应显以为,朱以洪会带三万兵马前来巴陵,况且前番常德之时,这小子也算口头表示,跟随自己,倘若此时阻挡朱以洪,便有些失信在前了。最为关键的是,凭借这两千的近卫兵,定是挡不住三万军马的,倒不如再卖个人情的罢。

只是可惜。

朱以洪只带了两百轻骑,若这两千近卫军拼命抵抗,朱以洪怕是转瞬之间便剁为肉泥。

“民王殿下。”胡凡想了想,转而笑脸相迎,“恕下官犯上之罪。”

“罢了罢了。”朱以洪此时却没心情理会这些,“赶紧放关让我等进大营。”

胡凡立刻腾出一条道来,朱以洪策马率领骑兵进入大营。

“一刻早已经过了去。”吴应显站起身子,走到吴世璠身前冷冷道,“既然侄子这般的不配合,休怪叔父无情了。”

话刚说完,大帐内便厮杀一片,吴应显拔出腰间的佩刀,早以憋到了几点,这些刀斧手哪能抵挡得了,片刻功夫便横尸一片。

“你要杀,便杀了老夫。”方献德护在吴世璠的身前,依然恶狠狠的瞪着吴应显道,“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