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方似怕夏允再说出‘耳光’二字,抢在他前头把最后的推论说完。
对于两人精彩的推论,楼中的伙计虽听得不甚明白,却也喝起彩来,当然,他们支持的是那个给酒楼烧火的小子。
陈三才嗯了一声,对两人的表现不置可否,开口说出了下一道题目:“某爱画之人得一真一假两幅古画《百马图》,其上群马嬉戏,姿态各异,仅有一别:画中马王为一低首食草的红马,一画中此马双眼圆睁,神采奕奕,另一画中此马双眼合闭,昏昏欲睡。如此,何画为真?”
“我知道……”夏允立刻出声答道,却没有等到意料中的惊叹声,他扭头一看,发现元方的黑衣护卫都哂笑地看着自己,一愣过后,他才醒起这些人恐怕跟马打过不少交道,早就猜到答案了。
陈老夫子为何会问如此简单的问题?夏允不解地看向糟老头,看见陈老夫子手指着元方,想必是要听他的答案。
“多谢居士!”元方不紧不慢地说道,“红马欲睡之画为真!骏马在食草之时,因怕眼睛被草叶刺伤,皆会闭上双目,故人有诗云‘睫在眼前长不见’(注2),常被牧人用来形容食草之马。”
“最后一题……”陈三才瞥了一眼只剩一小段的熏香,眼神里的浑浊忽然一扫而空,直勾勾地盯紧了对面的元方,“……这是一道如何逃生的题目,你可要回答?”
-----------------------------------------------------------------------------------
注1:我国古代并不用符号来表示未知数,而是用筹算来解方程。至宋、元时代有了‘天元术’,用‘立天元’表示未知数;元朝朱世杰更是用天、地、人、物表示四个未知数,建立了四元高次方程组理论。现在数学中元的叫法也由此而来。
注2:出自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