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司马微带着周睿还有车夫下山而去,周睿虽然和南华老仙待了5年半,这次确是第一次下山,所以格外兴奋。颍川郡是个美丽的地方,青山绿水,土地肥沃,虽然经过了黄巾之乱,但是和其他地方的荒凉对比已是繁华热闹不少,而且此处民风淳朴,看往来之人,虽是街井小民,却也是谦恭有礼,一派斯文,不愧是三国时期名士的发源地,算起来,三国的名士十之八九都出自这里。
没坐多久的马车便停到了颍川书院,颍川郡多是山地,所以颍川书院是倚山而建的,书院坐落在城郊。它原本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
进入大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司马微到:“伯通觉得此处如何?“周睿道:“甚好,甚好。”司马微又道:“以后你便在此授课可好?”
周睿满脸诧异道:“先生何出此言!”司马微道:“伯通之才在山上吾已知晓,以后我们平辈论交,叫我德操兄便可,伯通也算是吾众弟子的半个老师,就这么定了。”司马微心想这样可以让周睿积攒名望,很多寒门子弟就是因为出身始终无法得到上层阶级的认可,就算那些名门望族的子弟也要去历练增加名望和影响力,最好能成为名士,就算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袁绍袁术都要去历练,也就是为了得到士林的认可,何况周睿这样的出生,除了是南华老祖的弟子,别的真说不过去。
司马微刚走出书院的大门,好像想到什么便对车夫道:“三刀,汝去安排伯通的起居,以后就跟着他吧。”叫三刀的汉子就像犯错的小孩一样,连忙跪下不停的磕头道:“先生不要赶三刀走,俺虽然是个粗人,但是忠孝不敢忘,请先生三思。”司马微知道他是个憨厚忠诚的汉子,解释道:“吾已年老,且也没什么危险,然伯通不同,他始终是要走的,以后汝便如待吾一样待他,随身保护他的安全。”三刀闻言道了声“诺“,磕了三个头便进门去了。
原来这赶车的汉子名叫刘刕,字三刀。南阳淯阳人,祖籍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其先人已不可考,风流名士,海内所瞻。生性冲约有远识,寡欲能让,尤善谈论。其所不知,则默如也。少与陈郡潘凤齐名,然名胜于潘凤。刘刕曰:‘少时与凤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侄孙乃西晋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著名美男子,闻鸡起舞的刘琨。
父亲早逝,几年前老母又染上重病,司马微见他至孝便请郎中医治他的老母亲,谁知天命已尽汤药无效,不久老母亲也病逝了,为报司马微之恩发誓一生追随司马微左右。刘刕见到周睿后便跪拜道:“三刀拜见先生,此生追随先生左右,誓死保护先生。”周睿愣了愣连忙扶起刘刕道:“壮士这是何故?”
随后刘刕便把司马微救母以及司马微叫他追随周睿说了一遍。周睿心里想了想这名字怎么那么耳熟,刘三刀啊刘三刀,原来在周睿前世看过一个版本的三国,刘三刀是电视剧《三国》未见其人只闻其名的人物,第五集中吕布在虎牢关前挑战十八路侯,其主公向袁绍推荐此人说“我部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斩吕布于马下。”而闻名,结果一招之内被吕布斩杀,成为一位悲剧人物。
其实不是刘三刀太弱,而是面对吕布这样的对手太强,刘三刀也算得上是三流武将,只要不遇到成名的武将,保护周睿还是可以的。周睿一边安抚刘三刀一边对司马微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个世界除了南华老仙就只有司马微对自己好了,然而现在又多了个刘三刀,其实刘三刀在周睿回答司马微问题和山上谈论天下大事的时候,就认定周睿不凡,前面也说到刘三刀并不是电视里面那么弱,生性冲约有远识,寡欲能让,尤善谈论。其所不知,则默如也。周睿突然多了个贴身侍卫心里别提多高兴,原来还担心在这乱世的安全,现在至少可以安心了。
第二天颍川书院的学堂内,不少学子都在窃窃私语,“听说了吗?今日新来了一个授课先生,而且身后不管什么时候都跟着一个壮汉”“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让我来告诉你吧,我叔父的小妾的表弟的堂兄就在水镜先生家做事,听他讲这新来的先生大有来头。”舆论不管在那个时代都是一样,八卦的人永远部分年代,部分等级。“据说新来的先生是南华老祖的亲传弟子,水镜先生亲自去老祖的住处请来的。
据说当时水镜先生出了几个问题,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什么?”旁边桌的听得好奇也凑了过来。“水镜先生问道:天可又头?天可有耳?天可有足?天可有姓?”这这这,众人听了挠了挠后脑勺皆不能言,那人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