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古秦战记> 第20章 提剑跨骑挥鬼雨(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提剑跨骑挥鬼雨(4)(1 / 2)

日头渐西时,子辛等人浴血奋战,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是突围而出,将赵武一行人暂时的甩掉。

天有些阴沉,如他们此刻的脸上的神情。

队伍已经只剩下寥寥七人,这七人中蒙益受了重伤,虽然已经暂时的止住了伤口,但断臂却永远也接不上了,不过蒙益的神色从始至终都还是那般的冷峻,给人一种沉着稳重之感,仿佛断臂之殇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可是子辛明白,蒙益的心中肯定很不好受。

卫殷受伤颇重,一个时辰前才在小腹处缠绕的绷带,此刻已染的透红,脸色因为失血过多显得很苍白。其余四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就连子辛自己手臂上也被砍了一刀,最关键的是从晨时到现在,他们都没有好好休息过,早已人疲马乏,若非随身带着一些干粮和水,此刻恐怕早已累的趴下了。

忽然,前方地形突变,出现了连绵望不到尽头的山岭,山高入云,崖壁险峻,在子辛的视野中,有一条羊肠小道穿行于两侧山岭之间,日光照不到里面,显得幽深昏暗。

“这是什么地方?”子辛微微蹙眉询问道。

“殿下,这里是桃林塞。”卫殷从怀中取出血染的舆图,仔细的对照了片刻说道。

子辛闻言目露奇芒,看着这地势险要的桃林塞,喃喃自语道:“桃林塞?不就是潼关吗?”

“潼关?殿下,这方圆千里内,好像并没有你所说的潼关啊。”卫殷依稀听到潼关两字,于是比对着地图,不解道。

“现在没有,也许以后就会有了。”子辛在心里喃喃道,摇摇头后,一夹马腹,向着羊肠小道内骑去。这个世界与前世所在的亚欧大陆,在地理人文上有不少差异,但依旧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有时候子辛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感觉自己的脑中有着两张地图,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一张,若有机会,他也许得好好了解下这个世界的地理山川才行。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先秦时则被称为桃林塞。

此地地处黄河南渡口,扼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也是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所,素有“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赞誉。

潼关的地势非常险要,南方临近秦岭,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单车单马,杜甫游历此地后也留下诗句: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这是前世里人们眼中的潼关,而子辛观摩着眼前的潼关之地,心道两个世界的潼关相似度很高,总之都是那样的险峻狭窄便是了,不过此时的潼关还并未出现,有的则是前方一百四十里外的函谷关。潼关与函谷关之间是狭小的通道,蜿蜒山间,深险如函,因此称为函谷。函谷的东头为函谷关,西边这头便是潼关了,也是此刻子辛所在的地方。

“只要过了函谷关,应该就安全了。”子辛喃喃道,说着看向身后蒙益等人,心里一阵酸楚,良久蓦然一叹。

从梁郡回返帝都,有两条道,一条是沿北部边疆,经雁门关,转道太原,然后再南下,而另一条便是途径关中经函谷关东进,相较起来第二条路在日程上要短了许多,而且就危险程度来说,第二条路也要小一些,毕竟沿着北部边疆行走,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赵高势力的截杀,还有大量匈奴骑兵的追击。无论哪一条道都凶险万分,从离开平北军大营那时起,无论是谁早就已经抱有死亡的觉悟了。

行至如今,路程已去了大半,若要说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可能就只有函谷关的守将白厉了。在两年前,子辛经函谷关前往梁郡时,曾与白厉有过一面之缘,这名武安君的儿子,颇具儒风,若非家世缘故,可能他更适合当一名文官,就儒学造诣,白厉在士林中应该算的是登堂入室吧。

前身的子辛因父亲扶苏的关系,家中也有不少孔儒之书,因而对孔儒之学并不陌生,子辛犹记得见到白厉时,在显露了对儒学的一些见解后,这位白将军神情激动的拉着他的手,倒有些相见恨晚之感,那夜二人秉烛夜谈,前身的子辛对这位白厉将军印象也是极好,这也是子辛选择走关中道的原因,他可不会觉得白厉会为难他。

不过此刻的子辛因为多了一世记忆,性格上显得更加的警惕小心些,思虑就更加的全面,一路上他曾多次回想记忆中的白厉,以他的性格还有白氏十几年前发生的一些变故,说不得有可能会被赵高势力笼络,如若真这般,那么此刻的子辛可谓是羊入虎口,但受眼前形势所迫,他也是别无选择,绕道耽搁的实在太久,函谷关是他的必经之地。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走出了潼关,进入了通向函谷关的险道,正思索间,前方忽然出现三骑,一名俊俏的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长的玉树临风,肤质白皙,着斜领窄袖的紫色劲装,另外两人甲胄在身,俨然是个护卫的样子,子辛等人见之一愣,却见那年轻人下马行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