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清末1894> 第14章 没良心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没良心炮(1 / 2)

它发出去的那不是炸药包,那是飞雷。(此称呼为党的称呼)

为什么呢?炮弹打出去是有声音的,而它是没有声音的。

飞雷发射距离很难超过400米,但已足够,结合土工作业抵近到100多米,便可加大炸药包的药量,增加威力。飞雷初速低,低于100米\/秒,凭肉眼就能看见那兹兹冒烟的一团在天空划过,夜间是一个个火星。由于初速低,飞雷飞过,还不象炮弹带着划破空气的呼啸,数十门齐发,那是一坨坨铺天盖地,静悄悄从天而降,恐怖异常。

用来对付密集的队形,则更是躲没处躲,藏没法藏。

飞雷首次发威,据记载,是一九四七年九月河南陕县攻城战,炸药包准确地打到东门一侧的城下,城墙顿时被炸开了一个口子,战士们一拥而入。

一天之内,四纵基本控制了县城的大部分城区,只剩少量敌人借助城南工事抵抗。飞雷炮迅速转到城南,他们确定的第一个目标是前方一百米左右的一座碉堡。

一声闷响,炸药包落到碉堡五六米远。导火索长了,飞雷弹飞出去落地还没有马上炸,敌人正纳闷。五六斤炸药包爆炸了,巨大爆破力炸塌了大半个碉堡。敌人不是当场毙命就是奄奄一息。

此后飞雷又进行了改进:

1、改进炸药包,也就是它的战斗部,换装一部分碎石,成了杀伤弹;换装一部分集束手榴弹,成了子母弹。2、加装脚架和简易瞄准具,使瞄准操作更简便、准确。

到1948年底淮海战役时,工兵连已经有拿出180门飞雷炮投入作战的能力。消灭黄维兵团时,20分钟内打了三波次,按每门炮20公斤药量计算,用了2万多斤炸药。黄兵团迅速崩溃。

国民党军把这种搞不清,摸不透,令人魂飞魄散的东西无可耐何地称作“没良心炮”。

淮海战役中最蹊跷的要算消灭邱清泉兵团。

邱清泉曾就读黄埔二期工兵科,再到德国陆军大学深造。个性张扬,狂傲不羁,人送外号“邱疯子”。

对战争前景、作战指挥早已心恢意冷,整晚整晚喝酒跳舞,不问战事。指挥部院里有树,这是个困字,他命人砍了,说是个“困”字,砍完,人家告诉他院里还有人,那是个“囚”字啊。

啊……!

1949年1月发起攻击,一发引线过长的“没良心炮”落到院子里,兹兹冒着烟,弹跳打转好一会儿才轰地炸响,邱清泉被爆炸的硝烟熏得上身黢黑。

受刺激的邱清泉,在院里狂奔,不一会奔出院子。大街上人们看见一个除两眼、牙是白的,满脸黢黑的大汉大喊大叫,哭笑无常……。知道是他的下属黯然失色地说:长官这回真疯了。几天后打扫战场,解放军从死人堆里找到一具满脸黢黑,身中7弹的尸体。

1950年志愿军入朝作战,“没良心炮”再次发威。朝鲜的地理特点是山地,许多山地、高地火炮要上去,都是拆卸了上。火箭炮是车载的,受限制更大。惟有没良心炮,那儿都上得。下来还特别方便,滚下来就成。

1951年志愿军189师566团与英军第28旅在三八线附近对峙,566团团长朱彪参加过淮海战役,懂没良心炮,两轮打过去后,英军第28旅整整沉寂了半个多小时。

几十年之后,那场战争的事情不断浮出水面,当年任英军28旅参谋的诺斯·汉克斯上尉当时在作战报告中曾这样报告,“当天遭到中国军队从纵深打来的大口径炮弹的攻击。”

这就是没良心炮的辉煌战绩了。

别的炮都是按照毫米算的,它是用厘米算的,而且是几十厘米几十厘米的算的。

所以威力不比大口径的炮小,就是距离近。

朱不疑作为游戏的制作人,对这些武器装备还是了解的,其中没良心炮,他因为好奇,特意查了一下资料,记得很清楚,而且这炮的技术含量一点都不高,所以朱不疑自己就设计了。

设计完成之后,让研究院的专家专门看了看,在经过改进之后,他专门用上好的钢材再掺杂了一些特种钢制作了这没良心跑。

要知道,这炮威力大是大,但是炸膛的几率也不低。

原时空,是因为没办法,没钱,没材料,才制作出这样的炮来。

只不过因为制作成本低,所以在后世那会儿用的多罢了。

现在经过朱不疑的改进之后,就不用担心了。

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东风就是小鬼子了。

就用你们的血来见证我的第一战吧。

朱不疑默默的在心里说。

报告,小侯爷,据我们的哨兵的信号,旅顺城30里处,发现小规模的日军,大概有一个联队。

朱不疑闻言,皱了皱眉,说到知道了,你先退下吧,另外在这里还是叫我小少爷吧,毕竟现在还是满清的天下。

是,少爷。

日军已经出现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啊?我们的小少爷你说说。一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