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结束后,双方再战。
乔治城大学进攻。
也许是得到了主帅的明确指示,罗伊.哈波特已经冷静了许多,他不再和乔.霍华德作意气之争的单挑行为,转而积极参与与队友之间的跑位和传递。
他们明显改变了那种内线由卡隆.戴维斯主攻,外线由罗伊.哈波特包办的二人转模式,因为他们发现当这两个点被防死的时候,球队的进攻就会陷入瘫痪了。
麦考.格林汉姆果断将进攻套路改变了,借助于杜克大学的流动进攻模式,让五个人跑动起来,就连中锋卡隆.戴维斯也不例外。
他不再像开场那段时间那样只在三秒区附近游弋,而是和其他人一样满场疯跑。
这样的打法极端消耗体力,却可以创造出大把的进攻机会,杜克大学就是凭借这一招横行NCAA的。
虽然乔治城大学流动进攻玩得不如杜克那么游刃有余,但是看来也是下过一番苦功的,球员之间的传接跑动倒也似模似样。
事实上,他们秘密地练习流动进攻,正是为了对付北卡,毕竟杜克大学这么多年来和北卡斗得旗鼓相当,正是依靠这套流动进攻模式,而这个模式,也被认为是对付北卡的最好方法。
因为北卡最擅长的盯人防守在流动进攻下会显示出无处不在的破绽。
事实上,麦考.格林汉姆这一着还是走对了。
北卡的防守在这样疯狂的跑位和传切中出现了漏洞,雷克纳从左侧底线切入后,眼看着北卡内线的防守注意力被卡隆.戴维斯和吉尔.罗布森牵扯,接球之后直接面对篮筐,挑篮得手!
25:23,乔治城大学再度保持领先,将摇摇欲坠的情势缓解了不少。
假如他们这个球没有打进,而反过来再被北卡攻入一球的话,情势就会急转直下,很大程度地向对方倾斜。
“乔治城必胜,北卡必败!”
“雷克纳好样的!你是英雄!”
“将北卡打爆吧,让他们爬出天使城……”
“………….”
这个球激起了乔治城球迷的情绪,他们在刚才四个回合中的沉默被打破了。
罗伊.威廉姆斯点了点头,心想只是用了个暂停就解除了进攻上的尴尬局面,重新掌握了场上优势,乔治城主帅不愧是中青年教练中的翘楚,不得不承认,去年输给他,也并不是完全的意外,这个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关键就是看他们的防守有没有改变,而北卡的一帮重炮手们,能不能轰开他们把守的篮筐了!
北卡进攻。
雷克纳仍然一如既往地对韦恩.埃灵顿实施全场地堵截,他似乎觉得自己身高矮(1.85米),重心低,抢断身高腿长(1.93米)的韦恩.埃灵顿不是很费力的事情,所以总不能放弃这样的念头。
但是讽刺的是,他却从来没成功过哪怕一次。
韦恩.埃灵顿的运球推进技巧不逊色于任何一名控球后卫,如果他的大局观再强一些,几乎可以改行去打1号位了,不用再游弋在三分线外射冷枪。
事实上,罗帅对他的培养正是由射手向一名控球后卫转变,假如他能够串联好一支球队的进攻,再有一手精准的外线投篮,将来必是一名很难对付的一流控球后卫。
现在他的大局观和传球功力还有待磨练,射手的本能让他得到球之后第一反应不是看队友的位置,而是看篮筐的距离。
因此当他和戈锋搭档后场时,戈锋要承担一部分组织的重任,也就是说,他们两个人,各有一半像组织后卫,一半像得分后卫。
这一次进攻,也是这样发起的。
韦恩.埃灵顿带球推进前场之后,将球交给了在三分线左侧接应的戈锋,自己上去给他做了个挡拆,挡住了罗伊.哈波特的防守位置,戈锋顺势突了进去!
7号要进攻了!
这是麦考.格林汉姆的直觉反应。
乔治城大学果然已经看到了底角的漏洞,在戈锋突破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着急上去补位,而是很有层次地布置了三道防线:巴尔克伊第一道,吉尔.罗布森第二道,卡隆.戴维斯第三道。
这三道防线站的位置看似很参差,其实则堵住了进去内的任何角落,而且底线的位置有人时,也可以随时上去补防。
他们真的发现了那个防守死角!罗伊.威廉姆斯暗暗想道。
但戈锋就是戈锋,他总能在情况处于不利的局面下想出办法,手腕一抖,将球从脑后塞给了跑到三分线右侧45度角的韦恩.埃灵顿手里。
因为韦恩的面前,防守的是矮他8公分的雷克纳。
8公分的距离是多远?也许在地图上,只有一根手指长短,但是在球场上,有可能就是生与死,胜利与失败的距离!
拿到球之后,韦恩.埃灵顿向左撤出半步,身形直直纵起,出手远射三分!
这已经是他本场比赛第五个三分球了,前面四个全部丢进篮筐,这一个,他还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