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中华第一帝国> 278:清朝的最后一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78:清朝的最后一天(1 / 2)

随着反清通电的公布,整个华夏内外纷纷乱作一团,内部是忙于新国家成立的一切繁琐事物。

所以,政府这边送过来的文件,就足以让王思锐处理上三天三夜的了。

而王思锐又身兼三军统帅,是军队的最高负责人,所以军队这边的事情,最终也需要王思锐一点点亲自的去负责。

如此一来,这工作量也就骤增了许多。

“咦?有趣,没想到竟然来了这么多人。”看着手中的那份名单,王思锐心里面颇有些得意。

这是陆军参谋学院的最新一期学员名单,外界报考通过考试的一共有三十多人,而军队推荐的有四百多人,两者加在一起不足五百人。

军校那边负责人的意见是将其划分为十个班,每班五十人,外界报考加上部分军队推荐的学员化为一个班。

对于这种想法,王思锐之前是一并同意的,毕竟外界报考过来的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军事基础,所学习的内容也与军队推荐过来的不同,他们的学制要比军队学员更久一些。

而参谋学院这边又分为四个科目,参谋,指挥,炮兵,辎重。

因为汉军需要大量的参谋人员,所以参谋科目的人数是最多的,占据了足足六个班的名额,余下的指挥两个班,炮兵一个班,辎重一个班,共十个班。

只是让王思锐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前来报考的学员当中,竟然有几个他认识的人。当然,是从史书中认识的。

最出名的自然是蔡锷,蒋方震,张孝准,阎锡山,段芝贵这五位大能,还有后世北洋陆军二十四上将中的孙传芳,王占元,齐燮元,王承斌这四位。

可以说,这一期的参谋学院中,可谓是将星云集。

很快,王思锐在这份报告上作出了自己的批示,报考进来的学员,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专业。

汉军短期内的本土防御基本上已经不存在问题了,一百五十多万的部队,基本上已经能够保证本土的安全了,所以,王思锐也不希望再去用之前的方式,一股脑的将所有人都送到一个地方,让他们学习那些自己可能并不喜欢的东西,成为一个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现在,他有了更多的选择,而王思锐唯一的遗憾就是,国家没有海军,以汉军目前的能力水平,经济水平,也无法养活起一支庞大的海军,哪怕只是一支保卫本土的海军也养不活。

而以现在王思锐在国际上的处境,基本上可以肯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卖给他海军军舰的,也没有人敢卖给他,自己去造军舰?好吧,也就不说百年海军了,没个一二十年的钻研,恐怕他们连万吨级的战列舰都造不出来。

海军不行,那就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去解决这一弊端了。

许久之后,王思锐从一堆文件里挑出了两份文件,盯着那两份文件看了许久,最终还是将其中的一份文件放了回去,然后,在留下来的这份文件当中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本土防御战略,这便是未来几年内,王思锐所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军队,不可能无休无止的去扩军,但是装备,该的还是要的,该补充的还是要补充的。

但是这一切,都要依靠强大的经济能力支撑着才行。所以,这份文件的核心意义在于,重点发展经济,补强军队装备。

……

“我说王大人啊,您可真是心宽啊,这都什么时候了?您怎么还在这里签署这些不要紧的文件呢?”王士珍气愤冲冲的走进了王思锐的办公室,在看到王思锐还在批示那些文件之后,心中瞬间倍感无奈,也有些生气。

“这怎么会是不要紧的文件呢?每一份都很紧急的,必须要尽快处理。”王思锐抬起头来看了看王士珍,脸上微微一笑。

“明天皇帝就要退位了,咱们的新国家也要成立了,可这最重要的事情到现在都还没有个结论,你倒是好,自己一个人躲在屋里挺清净的,我们外面吵翻了天你也听不到。”王士珍气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王思锐仍旧不紧不慢的表情,瞬间有些泪崩,继续说道:

“就先说我们递上来的案子吧,你是怎么考虑的?军队和我都提议由你直接登基,其他人有中立的,有共和的,好歹你也给个决定不是?就这么不吭不响的,后面的工作该怎么进行?国家的名字又该怎么命名?”王士珍心急火燎的说着,这么大的事,王思锐竟然不去理会,换谁睡不着急?好歹你也给个说法不是?

“这个我还没有考虑好,国家的名字就用中华,这个是早就商定的,明天早晨八点钟,我们正式宣布国号中华,国家正式成立,十点钟发布退位诏书,其他的事情照旧,以前怎样,现在还是怎样,难道换个名字就不工作了吗?”王思锐表现的倒是淡定至极。

其实关于体制王思锐还真的没有考虑好,倒不是说他不想当皇帝,可当了皇帝之后,后面的事情可还多着呢,最起码你的封王吧?这些王以后该怎么管理?

还有其他一大堆的问题,虽说现在百姓对于皇帝并没有抵制心理。

好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