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淮阴遗卷> 第16章 万福堂姑侄相聚 辞师父华英下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万福堂姑侄相聚 辞师父华英下山(1 / 3)

华英的住处距离万福堂只有大约十分钟的路程,不一会儿便到了。万福堂围绕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间,是终南山讲学的地方,修得十分高大,东西南北四面都分别有四根两人合抱那么粗的黑漆石柱,支撑着金边黑顶的屋檐,正面上方巨大的匾额上从右向左写着“万福堂”三个金色大字。

堂门白天的时候是打开着的,只有讲学时和夜晚的时候才关闭,此时还是白天。他迈过门口高高的门槛,恭恭敬敬的屈膝下跪,双手附在额前,恭敬的叩拜:“学生华英给老师请安。”他的老师便是这终南山万福学堂的主人,名为杨静友,在中原一带享有盛誉。坐在大门正对上座的中年男子便是杨静友,他身穿着淡紫色花团衣服,留着两撇八字胡须,身材略微有些发福,气色红润,眼睛灼灼发光。

“起来吧。”杨静友笑道,“你看看谁来了?”

华英起身向着杨静友的旁边看去,坐在下首位置上的是一名女子,身穿着青绿色绸缎衣服,头发用红色绳子向后扎着,一把藏在金黄色剑鞘的长剑斜倚在她坐着的凳子上。

“姑姑!”华英兴奋的喊道。

女子回头向门口望去,脸上欣喜的表情道:“英儿!快过来!快让姑姑看看!”华英跑过去跪在凤姑的膝下道:“姑姑这两年你去哪里了?我想死你了!”他望向面前的这位女子,皮肤依然白皙,眉宇间依旧透露着男人一样的英气,甚至比过去更加犀利,只是眼角处深深的鱼尾纹表示出她已经不再年轻了。

凤姑用手温柔的抚着华英的脸庞,眼泪不禁的充盈着眼眶,她的眼神充满着和蔼和慈祥:“都长这么大了。这才两年没见,都快叫姑姑认不出来了。真是英俊潇洒。”说着她喜极而泣眼泪夺眶而出,她忙用衣袖拭去。

“姑姑,这次回来你就不走了吧?”华英依偎在她的怀里,像个孩子一样。

“我说阿凤,我看你就别走了。外面世道乱得很。天下只有我这终南山是个清静去处。”上座的杨静友接过话来说道。

“你这是隐士的地方,讲学的地方。不是我这种江湖中人该待的地方。”凤姑回道。

“凤姑你还要走?你不想念侄儿么?”华英依依不舍的问道。

“想!这不特意来看你了么。如今英儿也成为男子汉了,真是时光飞逝,我也老了啊。”凤姑感叹道,“方才跟你师父也聊起你,说你最近学业进步很快,姑姑很是高兴,再看你这么健康,我也就安心了。你这年龄也不小了,该娶一房媳妇儿了,娶了妻,我也就没什么可挂念的了。”说完,她转过头问道:“老杨,我侄儿的婚事你该上心办了。要寻个好人家的姑娘,寻好了飞鸽告诉我,我要先看看才是。”她的语气说得不温不火,平静中带着一点冷冷的命令。华英已经习惯了面前的姑姑说话的语气,她一向如此,只有跟自己说话的时候才显露出无尽的温情,对其他人,无论是谁都是一副高高在上冰冷的感觉。

“成!我就等着您老的吩咐呢!”杨静友一脸的嬉笑,开着玩笑的说道。

“走!陪姑姑出去转转。咱娘俩叙叙旧,不理这老东西,没个正经!”凤姑拉起华英出了万福堂。

后山的小路石径通幽,周围林立着巨大的树木,不时一群鸟儿飞出又落下,叽叽喳喳的。虽然是正午时分,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但在树木的遮挡下,这里却是清爽湿润,让人身心觉得特别的舒畅。空气中散发着树木和花草的清香味道。

“好久没有呼吸到这么清爽的空气了。”凤姑说道,“天下大乱,中原的空气到处都充满着血腥味。”

“姑姑……”华英欲言又止。

“别劝我了。姑姑知道你想说什么。”凤姑叹口气说道,“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话说得一点不假。这里是求学讲道的圣地,历朝历代这里都是世外桃源。当年我把你爷孙二人护送到这里,就是为了让你远离尘世,远离这世间尘嚣,让你快快乐乐的生活一辈子。青衣的事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忘了吧,孩子。”

她看着面前的自己最疼爱的男人,无论到何时在她的眼中依旧是个孩子。她指了指华英颈上佩戴着的石头说道:“这是青衣的遗物吧?我知道。把它好生收起来,把过去埋在心里。你每天活在痛苦中,泉下的青衣看着心疼,姑姑我也心疼。你晓得么?”华英眼神黯淡的点点头。

“这就对了。”凤姑微笑着抚摸着他的头说道。

“姑姑,如果我那晚……”华英揶揄着说。

“英儿,这不怪你。姑姑知道你始终觉得那晚是你的冲动才酿成这样的结果。”凤姑怅然的说道,“时也,运也,命也,这就是造化啊。”

“造化啊……”华英含着眼泪说道,“姑姑,我想下山。”

“不行!”凤姑坚定的说,“现在外面不太平。我不能让你下山,你就好好留在山上,娶妻生子。等姑姑老了,就回山上陪你,不好么?”

“世道不太平,您不让我下山。那我学这么多有什么用?”华英反问。这一问竟然问得凤姑无言以对。

“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