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5-07
提要:不知意欲多防备,须知便宜亦吃亏
三来别看她一个小娘子,却是大方慷慨。
每次前来,不管大吉屋的人有多少,定是自掏腰包请全场的兄弟喝酒。
曾几何时开始大吉屋多了一个惯例:只要是她习二娘子到了,就代表大家伙可以不考虑腰包,放开肚子酒菜管够。
常常有管不住自己的,喝得钻桌子吃树叶不知人事。
甚至有人得了信儿,听说习二娘子到了大吉屋,会特意赶场而来,为此闹出过不少的笑话。
她的酒量虽不知是深是浅,却是能说会道的,跟谁都能侃上一阵,聊天打混儿的,一说就是半天。
虽然每次喝得不太多,但习二娘子却很喜欢敬人酒且擅长说吉祥好话,被人敬酒时哪个不爱听好听的?所以很多大吉屋的常客都被她灌倒过,对于她敬酒的本领佩服得很,。都道习二娘子是个性情中人。
如此这般,俨然成为大吉屋的名人,自然有人记得她。
——————————————————————
不过话说回来,天下没有白吃之食,这点众人都是明白的,最初有很多人不敢喝这不要银子的酒,谁知道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贪图小便宜可是吃大亏的。
对众人偶尔的疑惑防备的眼神,习二娘子从不见怪,依然故我。她每次来除了和大家打成一片,聊天喝酒,并未有其他动作。
大吉屋的客人毕竟没那么多心眼和弯弯绕,做坏事怎么能如习二娘子这般高调呢?
而且,对他们这种小人物做坏事恐怕得不到什么好处吧?
大家一起交流时也未曾听说有谁吃到了她习二娘子的亏,本着不喝白不喝的基本立场,日子久了,众人便不作它想。该喝就喝!
英嫂动作一向麻利,她已上罢了酒水和简单的点心及下酒小菜。那边众人喝得正是欢畅;这边习二娘子眯着笑眼,过来同英嫂搭话:
“英嫂子就是麻利,大吉屋生意好可不是吹出来的。”
说完递上一块银子,她每次都大方地直接上银子,大吉屋的价钱不贵,客人手头捂的也都是铜子儿零钱,除了习二娘子,还真没几个人直接花银子的。
每次请客,她给的数儿用不了的用,却从来不问英嫂要找头。
英嫂接过收好,只露出生意人的敷衍笑脸:
“有你这个财神,大吉屋的生意哪能好不起来?”按理讲,习二娘子如此行事,看表面英嫂确实是最得好处的,真真是大吉屋的财神,如英嫂的精明,为何如此敷衍?
英嫂心里想得多些:
凡事自有因果,因果亦分善恶,环环相扣迟早了报,谁知这般上杆子买卖对她,对大吉屋来讲,到底是因?还是果?而这般的因果,究竟是善的是恶的?
再加上,她直觉:总是笑得眼睛都见不着的习二娘子并非简单地慷慨。
她与她的道,不同。
“呵呵,英嫂子真高看了习二,我也就是花钱图个乐呵,可不敢料想其它。”
英嫂听习二娘子说的深有其意,索性也暗示加明说:
“二娘子你真是明白人,如此自然好,大吉屋就是个喝酒的地方。你只来喝你的酒,我挣我的酒菜小钱,相安无事咱们万事大吉高高兴兴。咱大吉屋除了喝酒的,我英嫂可不容其他。”
她的态度已然丝毫不加掩饰,她英嫂挣钱是挣钱,但也不是软柿子,没必要对这种不相为谋的装相!
半句多是话不投机,故作无视是看不顺眼。
“呵呵,嫂子说笑了不是,大吉屋哪天不是热闹高兴的。”
习二娘子摆明了要充当接拳头的绵花,英嫂的话她就当没听明白,应了后面客人的招呼声便聊天喝酒去了。
随着众人的吃喝调笑,大吉屋的气氛越发热烈。
又见门帘子一掀,外面来了个高大魁梧的汉子,。看他的头发也不知是几天没理,乱蓬蓬的像个鸟窝,宽脸阔面眉毛浓密,眼神有些闪烁却偶露精光。仔细看喉咙处有一细细暗红的刀疤,看上去便想得到,当初必定伤得不浅。
英嫂见了马上眉眼一弯笑开了,一扔手里的抹布,取碗倒了酒递上:
“这不是三爷么,这么长时间不来,真是让英子我惦记着了,今儿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来人正是信三,他因为云灵雯秀的细软盘缠丢失,心里惦记着,就决定来大吉屋这下九流之辈聚集的地方转转,找个线索。
信三已不像刚刚同云灵说话时那般拘束,他沙哑的音量挺大,调笑道:
“英嫂子惦记我信三什么了?是我的人还是我的银子?有用就言语,我信三定是痛快交给嫂子你!”
英嫂掐腰瞪着眼一嗔:“理了你我就不在这儿混了!”
然后随手抹了一张椅子抬到信三旁边让着他坐下了。
“今儿个这时候也如此热闹,真是好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