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砖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一群善于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却干不了正事儿的聪明人。
宋徽宗也解决不了讨逆人选这样的难題。万幸的是他还有个皇后。宋朝的皇后很多都不是等闲之辈。有一些后來当了太后的皇后比皇帝都厉害。
所以当徽宗的皇后看到官家皱着个眉头的时候。就问道:“官家何故忧心。”
徽宗想散心的时候会找赵元奴李师师。但想躲事的时候就会藏进皇后的深宫里來。那些文臣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到皇后的寝宫來聒噪他吧。这就叫人尽其材。
听到皇后关心的问讯。徽宗终于可以埋怨了。把原委说了一遍后。他就感叹起來:“呼家将叛乱。这该如何是好。呼延灼啊呼延灼。你为何不叛于别朝。却偏要叛于寡人驾下。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之徒。连个讨逆之人都选不出來。都推到了寡人案上。。朕养这些描金粪桶何用。”
皇后听着徽宗絮絮叨叨的抱怨。微微一笑。轻声道:“官家可还记得祖宗玉匣遗训。”
徽宗心头电光一闪。愁眉顿展。忘情之下携了皇后的手说道:“梓童。你果然是朕的贤内助啊。”
大宋的祖宗皇帝都留下了妙计盛在玉匣里。。杨家将造反了怎么办、折家将造反了怎么办、呼家将造反了怎么办……徽宗一向不喜欢这些玉匣。好象那些死了的祖宗比自己聪明多少一样。但现在麻烦事临头。徽宗又觉得就算祖宗比自己聪明些许。那也不算坏事。
于是徽宗让太监从内府文书监里找出了先祖玉匣遗训。打开一看。叹为观止。祖宗万事都考虑得如此周到。比自己强多了。。原來只消如此。就能让呼家将灰飞烟灭。自己为什么偏偏想不到呢。果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徽宗第二天上朝。当文臣们喋喋不休地催促他派人兴兵讨逆时。他胸有成竹地道:“第九金枪班班直教头徐宁何在。”
金枪班是皇帝最亲近的侍卫亲军之一。徐宁今日随驾。闻言急忙出列拜倒嵩呼万岁。。“臣徐宁在此。”
徽宗轻飘飘地道:“朕命你统率金枪班。再点校精锐禁军。前往平呼延之乱。”
马上有文臣不满了。。前回高俅那厮派了武将领兵。结果武将居然杀了监军反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官家应该引以为戒才对啊。怎么这回还是武将领兵。万一他们叛上瘾了怎么办。
于是便有文官出列谏道:“万岁。武臣粗鄙。当不得大任。今日讨逆。还当以文臣为主才是。”
徽宗便冷笑道:“爱卿所言有理。既然如此。便由爱卿领兵讨逆。必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那文官一听吓得满身是汗。呼家将威名垂于大宋。他哪里有那个胆子跑去送死。看着政敌去送死还差不多。于是急忙叩首道:“臣椿朽之材。当不得大任……”
徽宗便很有底气地训诫道:“既然当不得大任。你还做什么文官。去改任武职好了。”
天威难测之下。那个倒霉的文官五体投地。不敢仰视。徽宗看到臣子畏服。心中大乐。喝道:“呼家将连环马纵横无敌。唯祖宗遗教钩镰枪可以克之。徐爱卿正是其中健者。他去不得。何人去得。尔等妒贤嫉能。是何道理。将有不利于孺子之居心乎。”
众文官都赶紧跪了下來。有人便给蔡京使眼色。这时候就得老太师來力挽狂澜了。
于是蔡京出列。因为他老而不死。所以有优待。不用叩头。只是躬身奏道:“圣上英明。臣附议。”
此言一出。徽宗大悦。众文官大愕。
昨日慕容彦达的家人送來书信。说慕容彦达被呼家将散禁在青州。家都被抄了。此刻正是望救目穿。蔡京的宠妾慕容氏一看之下。哭天喊地。寻死觅活。要蔡老头儿赶紧去救他的大舅子。所以今天蔡京也顾不得文官领兵还是武将统率了。先找个有本事的发兵到青州灭了呼家将才是要务。否则美人儿成天肿着个眼睛那叫个什么事儿。
顺了徽宗的意。得了官家的欢心。蔡京又借好言安抚文臣:“圣上。此番兴兵干系重。不保万全不发兵。这监军人选须当慎重才是。”
今天灭了文官集团的一道威风。让徽宗有些飘飘然。便笑着道:“京卿可有监军人选。”
众文官一听。都是心中栗六。。老太师可千万不要推荐自己啊。已经杀了两个监军了。万一自己倒霉成了第三个……
谁知蔡京移祸江东的本事一流:“讨逆之重责大任。除圣上股肱之臣。岂肯出死力。这监军一职。非宗室子弟不可。”
这一说。徽宗和众文官都是连连点头。徽宗便传诏。令众南班官上殿。
南班官都是皇家赵姓子弟。按赵宋前朝的几位先帝看來。这些叔伯兄弟都是信不过的;不过徽宗倒沒这份猜忌之心。他觉得比起外人。这帮宗至还算是替他省心的。
传诏南班官上殿。这可是希罕事。赵家子弟面圣后。由一个排在最前面的节度使问道:“不知万岁召臣等何事。”
赵宋的宗室子弟不给当官。只有虚职。最初封小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