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明,石重贵带领大军来至邺都城下,见城楼之上,天雄军严阵以待。心想,我军急行一夜,早已疲惫,天雄军以逸待劳,不可强攻。可师出以救楚王之名,来至城下,若不攻城,如何堵悠悠之口。正在为难之际,听见城楼之上有人喊话:“石重贵,如今你的兄长和监军石重信在我们手上,若要想他活命,赶快下马束缚,带兵来降。”
石重贵抬头一看,见喊话之人身边绑押着一人,正是监军、楚王石重信。石重信心中一惊,暗道:“他怎么还没死,真是命长。”刘知远见此情景,夹马来至石重贵身前,道:“元帅,监军在他们手上,这刀剑无眼,士兵攻城投鼠忌器,如何是好?”
石重贵正在寻思除掉石重信的计策,本想以救楚王为名,发兵攻城,让石重信死在乱箭之中,现被刘知远这么一说,也就不好下令。这时,又听见那人喊道:“石重贵,滑州已被张从宾将军占领,你前有强兵,后无退路,若不投降,遭遇此等大败,石敬瑭也不会饶了你。”
石重贵一听,心中不安。正好此时,滑州守将张万迪满身是伤,来至阵前,说昨天深夜,张从宾亲信大开城门,引张从宾兵马入城,滑州丢失了。石重贵听闻,大吃一惊,差点跌下马来。忙令封锁消息,全军后退,行至一山谷处,只听见一声炮响,左右两侧冲杀出无数天雄士兵,晋军应对不及,大败,石重贵只得率二万多残兵退至黄河北岸。
二十万大军损失十之七八,滑州丢失,监军被俘,辅国将军叛变,镇国将军失踪,自领兵以来,还从未遇到如此惨败,城楼喊话人说得对,如此惨败,石敬瑭是饶不了他的,石重贵心情怀极了。是夜,石重贵正在大帐中愁苦神伤,军士来报,说郑滑节度使刘知远在帐外求见。
刘知远,乃西汉高祖刘邦之后,刘邦为赤蛇之后,当年斩白蛇取义,建立四百年大汉基业。刘知远既为其后,血脉非凡,生有异象。年少时,熟睡于汉高祖墓长陵侧,一条血红的小蛇从其鼻孔钻入体内,从此体质异常,武功大进。后投李嗣源从军,取李三娘为妻,曾换马相救危机中的石敬瑭,深得石敬瑭的信任。石敬瑭建立大晋后,封刘知远为郑滑节度使,经略中原要地。但刘知远内心深处,一直梦想恢复大汉江山,再现祖宗荣光,后来他建立后汉,抗衡契丹,皆出于此。
刘知远进至大帐,见石重贵闷闷不乐,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元帅不必过于介怀,我有一计,定能反败为胜。”
石重贵冷冷道:“我们现在只剩下两万残兵败将,再有妙计,又怎能反败为胜?”
刘知远道:“元帅此言差矣,我们可不只有两万残兵,我们有百万雄兵。”
石重贵道:“百万雄兵,在哪?”
刘知远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石重贵很不耐烦,道:“你什么意思,快说。”
刘知远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石重贵道:“你是说,这黄河之水就是百万雄兵?”
刘知远道:“不错,战国时期,秦将王贲久攻魏国都城不下,引黄河之水灌大梁,魏国遂亡。唐末时期,朱温与李克用隔黄河对阵,胜负难分,朱温决河堤以黄河之水淹之,李克用遂大败。今元帅若能巧用黄河之水,何愁范廷光、张从宾不灭?”
石重贵眼前一亮,道:“妙计,妙计。只是如何巧用?”
刘知远道:“黄河之水,雷霆万钧,势不可挡,只要将滑州黄河大堤挖掘出几个大口子,水军便一往直前,所向披靡。”
石重贵道:“大水一至,玉石俱焚,如此,只怕是城中平民百姓,也将遭遇大难?”
刘知远道:“王爷,为帅者,当不应有妇人之仁。”
石重贵道:“事关重大,容本帅三思。”
刘知远道:“军机瞬息万变,元帅当早做决断。”
石重贵道:“本帅自有计较。”
刘知远走后,石重贵犹豫不决,他虽算得上心狠手辣,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杀害数百万无辜的百姓性命,他还是心有不忍,冯云要是知道了,也不会原谅自己的。可是,若不如此,如何转败为胜,向皇帝交代呢。石重贵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做不了决定,睡也睡不着,遂命人把冯蒙叫来,听听他的意见。
冯蒙听后,说道:“王爷,臣还是那句话,王者无情。当今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可谓是生不如死。王爷若真心忧天下,应志在皇位,登基之后,大治天下。李世民征战四方,死在他手中的人不下百万,可因贞观之治而受惠的百姓又何止亿万?王爷何不效仿唐太宗?”
石重贵道:“造此大孽,我有何面目面对云儿?”
冯蒙见石重贵已经心动,道:“若是为了王妃,王爷更要决堤。”
石重贵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冯蒙道:“王爷若不决堤,势难扭转败局,回宫之后,怕是被皇帝所不容,不仅将永远与太子之位无缘,甚至性命难保。王爷一旦不在,王妃或殉情而死,香消玉殒;或发配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