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新明一五六七> 第26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1章(1 / 3)

对于殷士儋将自己比作严嵩令高拱颇感震惊及意外。虽然在朝堂之上不好与殷士儋作过多计较,但回到自己的值房高拱对殷士儋的行为可谓是破口大骂;但也只是过过嘴瘾却不敢像殷士儋那般来场武斗。气恼归气恼,这场久拖不决的京察也总算是开启了。但令人意外的事情令高拱也感到十分的意外。让藩王与宦官参与事关国计民生的京察也算是开了大明建国两百年之先河了。

京察除了涉及到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的前途和命运,还会牵扯出一个由来已久的阁部之争。何为“阁部之争”?“阁部之争”主要涉及到就是内阁和吏部之争;当然,在这次京察中是不可能存在阁部之争的。因为内阁首辅大臣高拱也是吏部尚书!

当然,京察中利益不会之牵扯出“阁部之争”;还会涉及到“都阁之争”“都部之争”等等利益相争。谁主导了京察在不出什么大的意外情况下,就等于主导了两京十三道官员的任命和未来六年朝政的走向!

张朝也算是第一次正正经经出现在皇极殿!百官山呼万岁之后;枉正出来笑颜而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奏!”说完,高拱站出队列,拱手躬身见礼之后,拿出自己的奏疏开始了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

待高拱将所奏之事言明之后,坐于龙椅之上的朱载垕并没对高拱的所奏之事发表看法;而是转眼看着站立于一旁的张朝展开了询问:“铃儿,朕见你在高首辅陈词之时;你站在一旁拿着你的小本子在哪里写什么呢?”

对于张朝的这一举动,在场的各级官员都是看在眼中。从高拱开始陈词之时,他们的这位王爷就拿出随身的一个小本子在独自站在哪里一边聆听着高拱的陈词,一边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但因张朝站立的位置太过靠前也就没有人知道张朝在他那个小本子上写了些什么?

听闻朱载垕的询问,张朝将自己自制的铅笔收起放入衣袋之中;笑道:“回父皇!对于朝廷政事儿臣多有不懂,故将高大人所奏事做一下记录。以便事后学习!”

听闻张朝之言,朱载垕颇感惊奇;笑而言道:“你倒是给朕说说,刚刚高首辅所奏之事;你都有什么认知呢?”

张朝看了一眼高拱,笑颜而道:“高大人与诸位臣工,本王在这里就献丑了!说得不好还望诸位多多海涵!父皇,儿臣在此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父皇能准允儿臣!”

见朱载垕点头之后,张朝笑道:“儿臣的这个不情之请就是望父皇准允儿臣在这大殿之内走动走动,这样可以使儿臣的思维和思路更加清晰!”

见朱载垕再次点头示意之后,张朝见礼之后,转身背对朱载垕面向高拱笑着点了点头道:“高大人刚刚所奏之事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七个方面!第一,选贤任能,不拘资格!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大明的吏治变成了现在这般模样。厚进士而轻举人,选官也变成不论其才而看其资历!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它使得一些官员们失去进取之心而变成靠熬日子混资历过日子的人!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资历到了那自己就能也该获得升迁,而失去他们原本为君分忧,为民请命的职责;而变成一个个食君之禄的蛀虫!”

“刚刚高大人的奏疏中就举人与进士选官授官的准则已经讲明言透,我在这里也就做画蛇添足之事!”说道这里张朝从大殿左侧转身开始向右边踱步,看了一下自己记录开口言道:“高大人之疏第二个思想便是推选官员,破除陋习和弊政!吏部最重要的职责便是掌管着官员的升迁,此事事关国计民生。从以往惯例来看官员的升迁一般是由文选司主事草拟官员升迁名单,而后交由郎中,再由郎中呈报尚书,最后有由尚书决定官员的升迁!而其他官员对此一无所知!如遇到一个正直无畏的尚书,此事尚可接受;要是遇到像吕本那样的官员,这背后的营私舞弊就不知道有多少了!高大人刚刚所言之措施我认为可行,但考察官员不仅要注意其人品,更应该注重其才能。官员总归是为皇上和朝廷守牧一方,也要为这一方百姓的负责!”

“朝廷要的不是品德高尚的圣人,要的是能治世的能臣!”说道这里张朝再次转向:“当然我这里所言之事,不针对那些全不注重道德的能人!像殷正茂这样的官员本王是不愿在我大明朝堂之上见到的!这里就涉及到第三个方面,创建人事档案,建立选任官的制度!这一点高大人在出任吏部尚书期间已经做得很多很好!对每个官员建立其相应的簿籍既能够储备人才,也能为朝廷提供全国官员的信息!高大人这一制度可谓是前无古人的选拔制度的创新,是值得朝廷加以肯定的!”

说道这里张朝冲着高拱点了点头之后,将自己手中的本子翻了一页继续言道:“这第四点,我们有得回到刚刚所言的论资排辈的上面。关于论资排辈不仅会使官员失去进取之心,还会照成官员的老龄化!年轻的官员没有资历,也就只能出任一些闲散的官职;从而消磨他们的进取之心,等他们媳妇熬成婆之后,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担负朝廷的重责!因此,州府县市的官员要做到年轻化!诚如高大人之言‘州县正官虽为守令亲民之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