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权商> 第四十五章 做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 做官(1 / 3)

2月18日,元宵节,叶明算是见识了官场上疯狂的一面。从上午九点一个接着一个的人络绎不绝的涌来,用门庭如市来形容绝不为过。

每个人放下东西,报上家门,混个脸熟就离去,茶水都不会喝一口。叶明也不回避,就与叶建谦一起坐在客厅,等着外面的人来朝拜。

叶建谦今天差不多成了全市最忙的人,下面的人刚走,电话就响起,挂掉电话,外面又响起敲门声。

难怪人人都说权力是一个好东西,叶明可不知道叶建谦认识这么多的人。

来拜年的人级别高点的是正处,低一点的为正科。县、市局一、二把手差不多来了超过百分之五十,叶明跟着也认识了这些头头脑脑,印象深刻的也有几个。

叶建谦顶替的是徐开的位置,徐开分管的是工业、交通、公安、城市规划等重要工作。叶建谦或许不会全部接手,但少不了分管几项重要事物。

拜年的人除了官场上的人之外,还包括了一些地方国企一、二把手,很谨慎了与他交谈。到临近傍晚,才有时间喘口气,整间客厅几乎成了杂货店,摆满了大量的高档烟酒茶叶。

叶明想,共和国的官员,还真他妈有钱。这些人,送的酒全都是几百元一瓶的五粮液茅台,送的烟都是几百元一条的软中华极品大熊猫,送的茶叶也是几千元一斤的极品好茶。人们说,共和国再穷也穷不了当官的,果然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当然,叶明也知道,这些东西,他们肯定不会是自己买单的,最后还得算到国家头上。

叶明拿起茶几上的花名册看了看,发现竟然有个人送的是两瓶宜江大区、两条红塔山,虽然说这两项东西都不赖,但在这里面显然是低档的不能再低档了。周定邦,南华县委副书记,叶明悄悄的记下了这人名字,心道,这人要么是清官,要么是哗众取宠的庸官。

叶明放下花名册,对着一脸疲倦的叶建谦说道:“今天是元宵节,为了庆祝你顺利的步入官场,不如叫陈叔他们过来聚一聚吧……”

叶建谦的头靠在沙发上,两臂伸直,舒缓着身躯。

“随你吧……”叶建谦懒散的说着,叹了口气,“还是搞学术轻松,”第一次应酬不能给别人傲慢的感觉,也分不清亲疏远近,机械的应付着,脸上的表情都变得麻木。

“去吧。”向启珍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

“这样的日子以后多着呢,躲都躲不掉。”叶明起身帮叶建谦倒了一杯茶。暗想,很多人说做官最容易,一天一杯茶一份报,这不是官,这是吏。其实做官最难,要理顺庞大的人脉关系就是一项不小的工作。

当然说做官,最重要的用人,倒有一定的道理。其实要说当官是一门技术话,技术越娴熟,做得就越炉火纯青,越能四两拨千斤。

叶建谦虽然出生在政治家庭,但第一次步入官场,而且起点这么高,能不累不吃力才怪。

……

陈佳的家里没安装电话,这时候安装一部有线程控电话初装费差不多就要上万元,每个月的电话费对于工薪阶层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好在两家临的很近,叶明走的快,十分钟不到就到了。

陈佳一家四口人愁眉苦脸的坐在屋子里,没有一点过节的喜气。陈天国一口一口的吸着烟,陈风阴着脸,手里拿着个打火机,看陈天国心情不佳,没敢在老子面前吸烟,望着走进来的叶明点了点头。

叶明还以为是追高利贷的人来了,问了陈风才知道。由于《经济日报》近几天连续发表了数篇‘破三铁’文章,高度赞扬在徐州市“破三铁”运动,这一改革得到中央的首肯,一时间在全国闹的沸沸扬扬。

区里传来消息,区委书记陈宝国会借此机会整顿国营企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要的时候会裁掉一部分冗余人员。这段时间厂里人心惶惶的,都忙着找关系,他们没钱没关系憋得慌。

《经济日报》作为中央的党报,上面的观点、尤其是经济论点让地方的领导趋之若鹜。92年的地方国企大面积的陷入亏损状态,大中型企业名亏三分之一,潜亏三分之一。中小企业更不用说了,亏损面更大。

政府在此契机之下进行裁员能减轻地方负担,工人作为弱势群体,在政府“深化改革”的大旗下,终会成为被抛弃的一代。

叶明落魄过很长一段时间,能想象得出若是陈佳的母亲罗文娟下岗后对这个家庭的影响,背负着八万元的巨债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内心压力极大,再遭受失业的打击,无异于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对于她这样四十多岁的人,再就业难如登天?

“纺织厂的效益本身就不太好,与其在里面赖死不活的混着,倒不如早点跳出去,说不定退一步海阔天空。”叶明说道,走上前,安慰的拍了拍陈佳的肩头。

纺织厂一年挣不了几个钱,这两年江河日下,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或许许多人更纠结的是那种‘铁饭碗’情节,工人阶级的优越感在作祟。

“说的容易,不在里面混着,我又能干些什么?”罗文娟哀声说道,长期在室内干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