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重生1994:从普洱茶商到万亿大亨> 第11章 这人真是太狂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这人真是太狂了(1 / 2)

吴江暗暗心惊,这黄金樟和翡翠、柚木号称是缅甸三大国宝,黄金樟属热带阔叶乔木,木质坚硬,含油含铁,不易腐烂。这种树生长缓慢,50年才能成材,树上结树瘤,一般制作成茶台都会保留树瘤因势造型,精雕细刻,而梁贤这人直接将黄金樟的树瘤给裁了,只保留树干最精华的一段,这人可真是奢侈,奢侈到暴殄天物的地步。

吴江再低头去看茶台上的茶具,茶盘是用端砚石打磨而成,有端砚石上独有的金丝银线、火捺、蕉白冻,如果不是做成茶盘,这也是一方顶级的老坑端砚。

水还没有烧开,吴江见梁贤用的紫砂壶有些古朴,三足圆壶,器型饱满,包浆厚重,吴江实在是好奇,伸手将紫砂壶拿在手上端详。

这款紫砂壶用的是清水泥,胎壁较厚,壶肚鼓胀,三颗半圆的泥足呈等边三角形分散在紫砂壶的底部,壶把、壶纽、壶嘴三点一线,壶盖与壶身摩擦,发出悦耳的金属清脆声。吴江心中判断,这是一把好壶。

爱茶之人,多多少少对茶具都有几分喜爱,吴江用手将紫砂壶摸娑了一遍,壶身圆润光滑,越摸越亮。吴江情不自禁地将紫砂壶翻转过来,定眼看了看底款。

看完之后小心翼翼地将紫砂壶放回了茶台,吴江干笑了两声,然后道歉道:“真不好意思,这紫砂壶看着就让人喜欢,没想到还一把鸣远壶,失礼了。”

梁贤也没有在意这些,随口说道:“这把壶不是陈鸣远制作的,它是一件仿品。”

吴江心头一松,陈鸣远是清康熙年间的制壶大家,流传下来的一把壶在香港拍卖了20万港币。

紧接着梁贤又说道:“我京城的一个朋友看过这把壶,说这把壶很有可能是顾大师在建国前仿制的,只有他才能仿出鸣远壶的神韵来。”

吴江此时的心情那真又是一口老血喷出来。

顾大师也是一代奇人,他在紫砂壶界的地位与画坛的张大千异曲同工,都是那种仿前人作品的价值高过前人的妖孽。

传说,20岁左右的顾大师曾应上海郎氏艺苑聘请,仿古作陶,所仿清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小盂因技艺高超,竟被作为陈鸣远的传世作品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直到几十年后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紫砂藏品做鉴定时才发现这里的收藏原来是自己的作品。

所以,刚才吴江手上这把鸣远壶比真正的鸣远壶还要贵重。

当然,现在的历史是20世纪90年代,名家紫砂壶还没有炒到百万、千万的地步,在那个时代,这样的物件也就只有大几千的价值,相传,当年在紫禁城里拍摄《末代皇帝》时有一张红木书桌的道具,是该电影的导演从文物商店买下的,当时也就只花了6000港币,放到现在,这么大的整张红木的书桌,那就是无价之宝。

吴江这才是被梁贤给惊住了,老老实实坐好,再也不敢伸手在茶台上动手动脚。

梁贤泡茶的手法很简单,用热水烫过一遍茶壶、茶杯,再用头道茶水洗两遍,第三道茶出汤之后,分别给茹果、吴江和罗光杰倒上茶水。

这次,梁贤给客人使用的杯子也是水晶杯,茶汤透过明亮的水晶呈现出红酒一般的深栗色。

吴江等茶稍凉后,也不等梁贤开口,自己就伸手拿起茶杯,在鼻尖闻了闻,眉头微皱,一口将茶杯里的茶汤含进嘴里。茶汤铺满舌头,吴江没有急着咽进肚里,让茶汤在口腔中待的时间长些,然后茶汤就顺着喉管慢慢滑入食道。

茹果也端起一杯茶汤含进嘴里,舌头细细品尝,她那两条英气的眉毛舒展开来,对,就是这个味道,茶汤浓稠,浓浓的陈香中夹杂出淡淡的兰香,入喉顺滑,茶汁微甜。

茹果现在也不是普洱茶的纯小白了,这段时间喝了各种各样的普洱茶,这杯茶终于又让她找回了普洱茶开始的模样。

吴江强忍着自己要说话的冲动没有作声,三泡茶之后吴江对着梁贤开口道:“这是拼茶?”

梁贤笑着向吴江点了点头,顺手又给三人续上第四杯茶汤。

“这是什么配方?”吴江的话没过脑子,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说完之后他又尴尬了,关于普洱茶拼配的配方这就像中国白酒一样,基酒不同,拼配的方法也不同,其中的缘由,就是要呈现酒体最好的口感。

普洱茶的配方并不神秘,但对于茶厂来讲,这也是属于保密技术,比如勐海茶厂的7572、7542,这两个数字既是唛号,但也是配方号,在港城和东南亚地区,有一大批老茶友就认这个配方的普洱茶。

吴江又摆了摆手,很不好意思地说道:“没事,没事,我也就是随便问问。”

梁贤笑了笑,缓解了一些尴尬的气氛,然后说道:“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就是自己平时喝茶的时候瞎琢磨的,吴工要是喜欢,我写给你。”

吴江赶忙点头称谢。

茶过六巡,吴江三人也起身告辞,临走之时梁贤给每人各包了三泡茶料,还给吴江写了一张普洱茶拼配的方子。

出门之后,吴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