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24章 白帝江关,游击湘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 白帝江关,游击湘西(1 / 3)

第224章 白帝江关,游击湘西

大江东流。

至於白帝。

瞿塘江关,千帆让道。

少顷,天子龙舟缓缓泊入。

永安军区文武將校尽登舟謁见。

其为首者,正是后將军、永安都督、中乡侯陈到陈叔至。

位次陈到者,是其副手,安东將军、永安都护、都亭侯辅匡辅元弼。

再之后,便是治所在永安,负责巴东一郡財政、民政的巴东太守阎宇阎文平。

“臣到拜见陛下!”陈到甫一见到天子,先是为之恍惚,失神片刻后直接单膝跪地,拱手深揖,其声雄浑微颤。

昔日统领先帝近卫之人,始则赵云赵子龙,自赵老將军独领一军,在外征战后,则由其副贰陈到陈叔至代统白毦精锐。

先帝生命最后几年,及至先帝於白帝城崩殂之日,都是陈到及白毦精锐护卫左右。

其人与先帝感情至深至篤,对先帝所託至忠至贞。

可惜大汉与吴国盟好,使他才能不伸,默默无闻。

而按照礼节,將在军中,虽见天子大驾,行抱拳之礼可也,譬如前汉周亚夫,人谓有古名將之风。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而陈到作为都督东方军事的镇国大將,久在永安,威尊望隆,自天子六年前绍继大统后,未尝与天子有过一面之接。

此刻甫一相见,颤音跪礼,对天子毕恭毕敬,发乎心而寓乎形,一如往日先帝当面。

辅匡、阎宇、郑璞、张固诸文武见此情状,固知都督忠君之心分寸未移,並未因先帝、天子之別而有所变易。

亦隨其后单膝跪地,恭敬而拜。

舱室之外,聚於楼船甲板的数百文吏军官,亦朗声拜謁。

一时声浪如潮,振盪江涛。

“后將军镇戍国门,沐雨经霜,朕每念及,寢食难安。”

刘禪上前扶起鬚髮已然半白的陈到,声色恳切。

待陈到起身,他才举目望向有过一面之缘的辅匡,旋即又环视阶下十余位或面生、或曾一见的文武,抬袖虚按,温声续道:

“诸卿皆起。

“自先帝龙驭上宾,朕绍统御极以来,民生多艰,国家多难,北有强寇未殄,东有吴贼窥边。

“赖诸卿扼夔门之险,锁瞿塘之江,使吴贼舟船不得溯流,御敌於国门之外。

“是以朕与丞相得专意北伐,王师无南顾之忧。

“今关中连捷,西京克復,西城上庸二郡亦已归於汉家。

“倘无诸卿,则今日之汉,未必有席捲之形,破竹之势。

“炎汉將復,诸卿之功,朕未尝一日敢忘。”

言罢,刘禪赐酒。

船中虎賁龙驤亦抬瓮出舱。

於是万人举樽,齐呼万岁。

白帝江关,涛声与颂声並作。

一时间江风猎猎,旌旗如龙。

待船上一眾永安文武饮罢称贺,刘禪才在高翔、辅匡、阎宇三人的引导下接见眾人。

三人以下为首者,乃是永安令郑璞,其人作为边关重镇之长,与巴东太守阎宇一般,兼资文武,是国家有意培养的后备力量。

其父郑度,与江州王冲之父,也即那位倒悬城门最后自刎死諫的王累一般,都曾力諫刘璋拒先帝入蜀,谓刘璋曰:

左將军悬军千里袭我巴蜀,兵不满万,士眾未附,野谷为其军资,军无輜重粮草。

不如尽驱巴西、梓潼之民於涪水以西,其仓廩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

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將自走。

走而击之,则必擒耳。

先帝闻而恶之,问法正。

法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最后,刘璋果然不用郑度之计。

非但如此,还直接罢了郑度之官,不再起用。

先帝入主益州后,再三遣使请郑度出山,但郑度以年老智昏为由,再三拒绝。

前些时日故去的杨洪,在广汉为守时,其子郑璞以部曲千人助杨洪平定山民之乱。

杨洪识璞之才干,举其孝廉。

丞相用为府僚,身赴汉中前,授予印綬,使其至永安为令。

而上一个永安令,乃是如今的巴东太守阎宇。

显然,这是要培养他成为下一个阎宇之意。

刘禪並未因他官阶寒微而轻之,也並未因他父曾为先帝所恶而厌之。

反先垂询其父郑度起居,温言细问,之后又是令尊旧恙可曾平復,近日眠食尚安否之类的话。

最后又说起了丞相夸他是益州上士正面评语。

神色殷殷,若家人然。

郑璞显然没想到日理万机的天子还记得他父亲,甚至知道他,一时有种受宠若惊之感。

“先帝曾数次与朕言,若刘璋用令尊之策,则益州不可下也,朕久闻郑君有令尊之风,不知郑君今日有策与朕否?”

郑璞顿时俯首作揖:

“尺泽之鯢,岂能量江海之大?

“臣璞駑下,职止永安下令,实不敢越席,为陛下妄言国家大事,有瀆圣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