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枭姐:这么大方,秦王发财了?黄昏的光是那么柔和。
雨过烟散沙亦平,林外幢幢重影,俱是忙收稻的楚人。偶有农人满怀希冀的脚步踏过碎石,发出一阵"喀吱”、“喀吱"的声响,如乐奏响。
倒显得林内万籁俱寂。
王离也沉默了好一阵子,才在赵闻枭憋不住的笑声里,幽怨道:“文正先生,吾乃离,非有成。”
所以,王的爱,也会消失的是吗?
嬴政…”
这一身狼狈的人,怎会是王离。
可声音的确是王离没错。
他凝神细看,终于从那双幽怨的眼睛里,瞧见略比李信收敛两分的沉静。“哈哈哈一一”
赵闻枭笑声憋不住了,扶着旁边的树笑得直抖,惊起林间晚归栖息的鸟儿。往事重现,梅开二度。
这也太好笑了。
“我作证。"她好不容易忍住两秒,替他解析,“这真是、王离。”最后的“王离”两个字,在笑声里扭曲。
王离…”
赢….”
“明。”嬴政叹气,握住王离的手掌,拍了拍,感慨道,“你受苦了。”他这叹息,十分恳切。
在赵闻枭手底下活着结束训练,是真不容易。她太会把握“度"之一字,让人次次游离于濒临崩败溃散的边缘,却又充分给予恢复时间与希望,再接着打破,一次次将耐受推高。很可怕的训练法。
更可怕的是她能掌握好。
嬴政再一次遗憾,她竞不能完全为大秦所用,当大秦一统天下的一员猛将。可惜了。
心痛手下将才归心痛,可身为君王,他心里也认可她这一套训练的做派。想着,秦王又拍了拍王离手背。
王离眼眶一热:“没受苦。”
命苦。
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这年头就没几个命不苦的人。
想想李信还没结束的考卷,蒙恬他们尚未得见的身影,他忽然又行了。赵闻枭笑够了,让他、叶子和阿兰先回废弃的庭院开灶。李信冒头:“那我也回去,就着火光继续写?”赵闻枭含笑看他。
李信收起咧开的嘴巴,把脑袋缩回乱石堆后。在这写就在这写嘛,这么吓人作甚。
他低头数了数赵闻枭出的专注力训练题目。怎么会还有两张……
赵闻枭跑去折了一根枯竹枝,准备蹲到石头上,给李信加点儿干扰。赢政却往旁边一点下巴,冲她使了个眼色。赵闻枭纳闷跟上。
秦国现在应当是收成的季节。
哪怕干旱,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楚国没有番薯,光沛地就损失百分之五六十的收成,可也还有百分之四五十,勉强能熬过这次灾害。
秦国的雨也快到了吧。
他们应当忙着收成,晾晒,赶种八月作物才是。不然等雨一来,晾晒不及时,粮食发霉,那就是另一个事故了。赢政虽然不用亲自下田,要批阅的文书却也不少。没什么事,怎会有闲暇心思找她聊天。
可要说什么大事,她暂时也没有任何头绪。走到一旁后,嬴政将藏于身后的剑递给她:“贺礼。”赵闻枭:“??”
原来不是谈生意,也不是谈心,而是给她赠礼。倒是意外。
她接过仔细打量。
哎嘿,这不是她上次随口调侃,说要的凤凰纹剑鞘么。“秦文正,你还挺有心啊。"她抽出剑舞了两把,将附近仅存的一丛枯竹霍霍完后,很是满意地留下一地柴火。
李信做完题还能捡走。
简直完美。
被惦记的李信,心有感应般,抬头往他们的方向瞅了一眼。瞥见赵闻枭握在手中的剑,他总觉得有两分眼熟。但一下想不起来。
许是哪里见过,或者听过吧。
他稍微走了一下神,又重新低头看令人脑秃的题目。见她收剑,爱不释手摩挲剑鞘上的凤凰纹,嬴政又拿出一枚金玉剑扣,递到她面前:“配套的剑扣,有多余的边角料,让匠人顺手打的。”赵闻枭揶揄:“边角料这个词,都被你学走了。”嬴政斜睨她一眼,缩手:“嫌弃就丢掉。”她伸手夺过,往腰带上扣去:“不浪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好习惯,我怎么能做这种违背祖宗的决定呢。”
嬴政…”
“贪”之一字,还能说得这么好听。
不愧是她。
赵闻枭对着暮色细细打量。
剑扣通体是玉,不过有凤凰纹样的金器包边,彰显出几分高贵奢华。镂空的凤凰纹样也做得很精细。
仰头鸣叫的凤凰,浑身透露出一种自由放纵又高傲不屈的姿态。“番薯的整体产量比五谷多保住百之十三,玉米的整体产量比五谷多保住百之八,兼有占城稻在,大秦今岁虽逢大旱,可整体粮食对比三良种出现之前,只减收百之一。就咸阳与属地而言,甚至增收百之十与百之八。”嬴政听闻,李信大父,他的陇西郡守李崇,挖番薯那天跪在地上泣不成声,还追着一人屁股打。
连同文书一起送上来的,还有那人的告书。郡尉判无罪。
那人便复上告,送到赢政手中。
嬴政看完,觉得李崇打得没问题,在文书下多写了一句:可复笞三十。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