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士族,正好能跟格物院形成制衡。”
想通这一层,朱元璋立刻转身,朝着吏部的方向走去。
吏部衙署的门还没关,值守的小吏见皇帝突然驾到,吓得连忙跪倒在地:“陛、陛下驾临,臣这就去通传吕尚书!”
朱元璋抬手拦住他:“咱自己进去就行。”
此时的吏部尚书衙署内,吕本正坐在案前。
门外突然传来小吏的通报声:“尚书大人!陛下、陛下驾到!”
吕本吓得手一抖,快步迎出门外,老远就躬身行礼:“臣吕本,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走上前,伸手扶起他:“亲家翁何必多礼?咱就是路过这儿,想着好久没跟你聊聊了,便进来坐坐。”
“亲家翁”三个字,让吕本的心头猛地一暖。
他是朱允炫的外公,论辈分确实是朱元璋的亲家,可陛下平日里极少这么称呼他,今日这般亲切,显然是把他当自家人看待。
朱元璋在主位上坐下,目光扫过案上的公文,笑着开口:“亲家翁这几日怕是忙坏了吧?吏部的事多,既要管官员考核,又要理地方任免,辛苦你了。”
“为陛下分忧,为大明效力,是臣的本分,不辛苦。”吕本躬身回话。
“亲家公啊,有件事,咱想交给你办。国子监祭酒的位置空了有些日子了,朝臣们推荐了几个人,咱都觉得不太合适。你是饱学之士,又在朝堂多年,国子监就需要你这样的大儒来执掌,这事,你得担着。”朱元璋道。
吕本心中狂喜,面上却镇定,躬身道:“陛下,臣今年已年迈,精力不如从前,国子监事务繁杂,臣怕自己担不起这份重任,耽误了学子们的前程啊。”
“你这话就不对了。”朱元璋摆摆手,“精力不够,咱可以给你配两个副手;但论学识、论资历,朝堂上没人比你更合适。国子监的学子是大明的未来,交给别人咱不放心,交给你,咱踏实。”这话像是一颗定心丸,彻底打消了吕本的顾虑。
他知道,陛下这是明着支持他,明着扶持士族势力。
“臣谢陛下信任!定不负陛下所托,好好打理国子监,为大明培养栋梁之才。”他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