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80章 洪武二十五年了,朱标会死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0章 洪武二十五年了,朱标会死吗(4 / 5)

之名。”

“杨大人此言差矣!”兵部左侍郎齐泰道,“吕大人德高望重,向来以公正闻名,前三次科举所选人才,皆为可用之辈,何来徇私之说?如今士林皆以吕大人马首是瞻,唯有他能镇住场面,换作旁人,未必能让天下士子信服!”

“齐大人这话就偏颇了。”户部右侍郎夏原吉从队列中走出,“正因为吕大人门生众多,才更该避嫌。若真为科举公允着想,吕大人此时便该主动推辞,而非让诸位大人在此争辩。”

黄子澄冷哼一声,对着朱标躬身道:“殿下,吕大人何须避嫌?科举取士,看的是才学,而非出身。吕大人门生多,恰恰说明他教得好,由他做主考官,才能选出真正懂经义、明事理的人才,总好过让些只懂格物技艺的人来搅乱科举。”

这话明着捧吕本,暗着却是在讽刺格物派。

朱标看着眼前的争执,眉头微皱,目光最终落在朱英和朱允效身上:“你们也说说看法。”“回殿下,吕大人连续主持三届科举,已是难得,天下士子皆知吕大人门生遍布朝野。若再任主考官,即便公正,也难免让外界揣测“朝堂皆吕门’,况且,朝廷选官当广纳贤才,总不能一直让同一批人主导科举吧?”朱英躬身道。

朱允效立刻上前:“我外公为国选材,从未有过半分私心!前几次科举选出的人才,哪个不是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除了我外公,还有谁能让天下士子心服口服?”

“好了!”朱标抬手打断二人的争吵,目光转向站在一侧始终未说话的马天,“舅舅,你常年在外历练,眼光独到,你觉得谁适合做主考官?”

马缓缓上前:“臣举荐一人,定能让朝野信服。”

朱允炫挑眉,语气带着几分不屑:“哦?舅公推荐谁?不会是格物派的年轻后生吧?他们连经义都未必精通,如何能做主考官?”

马天摊了摊手:“臣举荐刘三吾先生。”

这话一出,吕本的脸色微微一变,郑沂等人也愣在原地。

刘三吾已年过八旬,但才学渊博,连陛下都曾称他“文冠天下”,论资历,比吕本还深;论才学,更是公认的远超吕本,且他常年隐居乡野,无党无派,绝无徇私之嫌。

“对啊!怎么忘了刘先生!”杨士奇眼中闪过惊喜,“刘先生才学无双,又无门户之见,由他做主考官,既能服士林,又能保公允!”

其他官员也纷纷点头,连文官集团的人都无法反驳。

刘三吾的资历和才学摆在那里,谁也挑不出错处。

朱标脸上露出笑容,轻轻拍了下案头:“好!就请刘先生做主考官!孤也好久没见刘先生了,正好借此机会,接他进京一聚。即刻拟旨,派专人前往刘先生隐居之地,恭请他进京主持春闱!”

下朝后。

御道上,马天与朱英并肩走在前面,杨士奇与夏原吉则稍稍落后几步。

“吕大人把持吏部多年,又兼着国子监祭酒的差事,这两个位置攥在手里,等于掐着官员任免和人才培养的两头。”杨士奇的声音压得极低,“若不能把他从这两个位置上请下来,咱们一直被他的人掣肘。”吏部管着天下官员的升贬调补,国子监又是科举士子的源头,吕本在这两处经营多年,门生故吏早已织成一张大网,格物派虽在朝堂有了立足之地,却总在关键岗位上缺人,说到底还是被吕本卡了脖子。夏原吉听着,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难啊。这两个差事,都是陛下亲自点的,明着是信重吕大人的资历,实则也是借着他平衡朝堂。咱们就算想动,也得先过陛下那关。”

“陛下向来会玩这手平衡术。一边让吕本稳住老臣和士林的心,一边又默许咱们推格物、兴新政,既不让文官集团独大,也不让咱们太过冒进。”马天哼一声。

朱元璋的心思,他摸得准,这位陛下看似放权给太子,实则对朝堂的每一丝动静都了如指掌。杨士奇上前半步,声音更低:“以前是没机会,可现在不一样了。吕本毕竞年纪大了,近来处理吏部的差事,已经出了好几次错。上月有个州府的知府空缺,他愣是把资历不够的门生推了上去,最后还是太子压下来重选;国子监那边,他也护着几个只会死读经义的老儒。这些都是把柄,就看怎么用。”“他那些错处,太子都看在眼里。只是念着他是三朝老臣,又兼着允炫外公的身份,才没深究。但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越发没了顾忌。”朱英道。

“所以咱们更不能急。”杨士奇的眼神变得锐利,“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把这些错处攒在一起,做到一击必中,让太子和陛下都挑不出毛病。”

马天微微含笑,看了看身边的朱英,又回头望了望杨士奇和夏原吉。

几年前,朱英还需要他提点着处理朝堂事务,杨士奇和夏原吉也常因顾忌老臣而束手束脚,可如今,他们已经能看清朝堂的棋局,甚至能布下自己的棋子,都成长很快啊。

“朝堂上的这些弯弯绕,就交给你们折腾。我呢,就管好军中的事。”马天笑道。

朱英轻轻点头,杨士奇和夏原吉齐齐躬身,语气恭敬:“全听国公爷安排!”

御道另一侧。

朱允蚊与吕本并肩走着,齐泰和黄子澄紧随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