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第131章 阴狠刁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阴狠刁钻(2 / 3)

他比谁都清楚,隆化帝虽可容官场倾轧,玩弄权术平衡,但龙有逆鳞,对皇权的忠诚、对国家的归属,这是不容丝毫玷污的金线。

一旦沾上通敌叛国的嫌疑,哪怕仅仅是个捕风捉影的影子,对这位靠宫变上位的帝王而言,都是足以碾碎一切的滔天巨罪。

他会瞬间从游戏的裁判变成最冷酷的刽子手。

届时,什么首辅权位、家族荣耀,都会像沙堡般在帝王的雷霆震怒下灰飞烟灭,等待他萧钦言和他九族的,唯有灭顶之灾。

这条路,是万丈深渊,踏上去,尸骨无存。

可难道就坐以待毙?

任由林如海借着这股东风,把他彻底踩入泥里。

萧钦言忧心忡忡,沉重的步伐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原本挺直的腰背也似承载了无形的万钧重担,微微有些佝偻。宫廷夹道的朱红高墙投下深沉的阴影,将他笼罩其下。

夕阳的最后一点余晖像是被吸入了冰冷的宫墙砖缝里,寒意更浓了。他需要一条既不触碰帝王逆鳞,又能彻底瓦解林如海这次致命反击的路。

脑中思绪电转,如同狂风巨浪中的扁舟,急切地寻找着那个可以短暂靠岸的礁石。

一个模糊的轮廓渐渐清晰,四王世家,西海沿子。

萧钦言的脚步猛地顿住,停在宫墙的阴影交汇处,眼神骤然幽深起来。

四王,东平、南安、西宁、北静。

这四个与荣宁二府同根同源的开国元勋世家,与贾府一样,都是依附在太上皇羽翼下的旧勋集团。他们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历经百年,根基盘踞在西海边陲。

对于四王的心思,萧钦言洞若观火。

当初贾元春被册封“贤德妃”的谕旨震动朝野时,四王可是眼放精光,将这视为与新皇隆化帝握手言和、彻底投诚的天赐良机。

毕竟,百年勋贵,荣华富贵来之不易,眼看旧主太上皇已被困大明宫,隆化帝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兴衰。

贾元春受封,岂不是意味着隆化帝对过去既往不咎,愿意接纳他们这些人。

毕竟连荣国府的女子都能被册立皇妃,我四王世家又差在哪了,我们也可以谈,我们也爱国啊。也正因如此,之前几个月,四王世家与荣国府的往来十分密切,其目的再明显不过,为的就是搭上荣国府这趟快车。

然而,希望如昙花。

贾元春封妃才多久,转眼就在宫中中邪发疯,成了幽闭凤藻宫的冷板凳。

所谓圣眷隆恩,不过是个精致牢笼,是隆化帝为了夺回京营兵权的陷阱。

凤藻宫门如同冰冷沉重的铁闸,不仅关死了贾元春,也彻底关死了四王的侥幸之心。

这赤裸裸的信号,这些在权力场浸淫百年的老狐狸岂能看不懂?隆化帝,这位手腕酷烈、心思难测的新皇,压根就没把他们这些太上皇时期的“老臣”视为可用的心腹。

隆化帝收回了京营兵权,下一步,矛头所指,必然是四王赖以保命、赖以维持世代富贵的根基一一西海军权。

贾府的前车之覆,正摆在他们面前。

荣国府已经一败涂地,只剩个空壳。

那么,在荣国府轰然倒塌之后,他四王世家想要自保,该当如何。

萧钦言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至极、又带着几近残酷洞察的笑意。

答案呼之欲出,养寇自重!

西海沿子那片广袤又动荡的边境,盘踞着多少大小番邦部落。

那就是四王手中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张牌。

只要让西边乱起来,战火一起,狼烟燃起,四王这四根帝国的“西海柱石”,便有了无法被轻易替代的价值。

朝廷要平乱,好,要银子,要兵员,要粮草。

更要倚重他们这些熟悉边情的老帅。

如此一来,四王的权位、财富,便有了延续的绝佳理由。

寇若不灭,他们便永远是朝廷不可或缺的屏障。此

乃百年勋贵,立于乱世而不倒的保身之道。

而这,正是他萧钦言撬动乾坤的支点。

朝廷无法支撑两线作战。

这个认知像磐石般落在萧钦言心头。

大乾国库状况如何,他这个执掌户部的首辅再清楚不过。

当初苏慕白南下巡查关税,加上林如海巡盐,虽然国库有不小补充,但要同时支撑朔方军在漠北数万精骑千里奔袭、持续数月的烧杀劫掠,同时再承担西海一场大规模的平叛战争。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无论是钱粮、兵员,还是中枢的统筹能力,都将被瞬间压垮,油尽灯枯。只需一点“默契”,一点“推动”。

萧钦言的眼中,算计的光芒如同黑暗中的磷火,幽幽闪烁。

不是通敌叛国,不需要接触突厥,那太过凶险。

萧钦言只需要利用手中那无孔不入的权力脉络,以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将陛下的决心、朝廷的财政压力,以及四王世家的焦虑、野心与恐惧,微妙地传递过去。

只需要让某些信息,如同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无声地飘到四王耳中,点拨一下那个他们本就该做出的最佳选择。

或许,一封语焉不详、字迹都未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