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风云渐起
淮阴,一座简朴的书房之中。
烛光映照着林若沉静的侧脸。
她放下手中那份来自洛阳的密报,上面详细记载了苻融在荼墨“流言"助力下,成功推动荞麦改种的过程一一果然是她的学生,突出一个会整活是吧?她嘴角微弯,随即又打开另一份加急文书,来自南朝建康。文书上陆韫的笔锋不再从容,龙飞凤舞间带着一丝焦灼的气息。“寒潮肆虐,三吴、江州、荆州、蜀中……四月所植秧苗尽数冻毙,夏粮绝收已成定局!各地郡县告急文书如雪片,流民已有聚集之势,恐生大乱!粮草尚且有余,但恳请林使君速拨荞麦种以救燃眉之急!”林若叹了口气,这场席卷北方的寒灾,还是未能放过南方。好在南朝得益于双季稻的推广,这些年粮仓充盈,骤然失去整个夏粮收成,虽然损失不小,但尚可承受。现在主要是需为农人找些事做,不能出乱子。她提笔蘸墨,在回函上写下清晰的指令:
第一,命徐州常平仓、千奇楼商队,紧急调运二十万石存粮,经运河北上,到洛阳换取煤、羊毛,支持荼墨的工作,平稳局部局势。第二,调集徐州储备荞麦种十万斤,芜菁、菘菜等速生菜种三千余斤,运往建康,由陆韫统一调配。
每三,告知陆韫“七月已过,晚稻播种窗口已失。强种无益,徒耗地力民力。当以荞麦、芋头等耐寒、速生作物为主,辅以山林采集、渔猎,全力救荒。开放官山,许民樵采渔猎,暂解饥馍。务必稳住民心,严防流民暴动。”她顿了顿,想着南朝的市场还是很重要的,又在最后补充一句:“南朝气运,系于陆公一身,望公善加珍重。”
长安,西秦皇宫。
苻坚的心情却与林若的忧虑截然不同。他拿着苻融从洛阳发来的奏报,脸上洋溢着难得的喜色。
“好!好!博休果然不负朕望,"他抚掌大笑,眼中闪烁着愉悦的光芒,“以流言破流言,借势利导,化危为机,此策甚妙,深得王景略遗风,当赏!重赏!雪灾横扫北方,他这些日子焦头烂额,手上的这封,是近难得的好消息。他当即下旨,赐洛阳府库钱帛十万贯,嘉奖苻融及有功官员。同时,他意气风发地颁下诏令,要求长安周边乃至关中受灾郡县,效仿洛阳,即刻拔除绝收麦粟,改种荞麦。
诏书中,他信心满满地宣称:“…天灾虽厉,人定胜天!朕有贤相辅佐,万民同心,必能度此难关!”
然而,诏令颁下,效果却远不如洛阳。
长安周边的世家大族,反应截然不同,他们非但没有积极响应,反是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荞麦?此等好物,岂能入贱民之田?"长安杨氏的家主捻着胡须,冷笑连连,“麦粟虽绝,然土地犹在。待灾荒起,囤粮,囤种,静待良机!”“正是此理!"杜氏家主附和道,“朝廷赈济?杯水车薪!届时,以荞麦之种,亦可换得土地奴仆,此乃天赐良机,岂能错过?”于他们来说,大灾不是灾难,而是占田侵户的大好时机。“诸位联手,必能让荞麦抬上价格,不过要做得隐蔽些,莫要让天王太早知晓。"窦氏家主更是直言不讳。
有大族们细心串联,一时间,长安周边,荞麦种子的价格如同脱缰野马,一日六涨。
普通农户望种兴叹,只能眼睁睁看着田地荒芜,或者将部分田地、儿女卖掉,咬牙换些荞麦种子,换得下半年的生机。苻坚收到了消息时,已经是快一月之后,他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岂有此理!国难当头,竞敢囤积居奇,罔顾民生!传旨,命京兆尹彻查!”这个很好查,查到之后,有宗室、有慕容氏、姚羌等部族,也有汉人高官,反正满朝文武,除了几个用手指能数出来的新贵,全是参与了的。苻坚大发雷霆,在朝堂上痛心地斥责了群臣,然后……然后这事便过去了。
苻坚让慕容缺不必再查下去……不然还能怎么样?就在他于朝上暴怒之后,七月底,一封来自北疆、染着风尘与血腥气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惊雷般炸响在朝堂之上!在四个月前,代国首领拓跋宴君因为倒施逆行,不愿意出羊毛赎回被扣押在徐州的贵族子弟,被属下所杀,贺兰、独孤、白部等鲜卑部族推举了拓跋涉珪为新君,定都盛乐,并且将拓跋宴君的财产分给诸部,用来向北燕换取粮食。因为北燕当时被西秦攻占,拓跋涉珪趁机南下掠劫北燕幽州一带,得了大量粮食,退回了代国。
事情本来应该至此为止,但寒潮却绵延到六月,草原才略微返青,本就在去岁受到巨灾的草原又遭到打击,于是,拓跋涉珪趁着幽州刚刚被西秦占领,还没有建立起合适的防御时,牧马南下,于幽、冀州之地,以麦草放马牧羊,又攻掠了西秦用来赈济幽州的粮草!
“……代国新主拓跋涉珪,亲率精骑三万,趁我幽州新附、防务空虚之际,悍然南下,突破燕山,肆虐幽、冀二州!所过之处,焚掠村庄,驱赶牲畜,更……更劫掠我自关中调往幽州赈灾之粮草十万石,押粮官战死,护粮军溃散,灾粮尽入胡虏之手!幽冀灾民,雪上加霜,十室九空,惨不忍睹!”“砰!"看着这军报,苻坚手中的拳头狠狠砸在桌安上。“拓跋涉珪,竖子安敢!”
他脸色铁青,额头青筋暴跳,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