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谁是黄雀(1 / 3)

第96章谁是黄雀

当敕勒川草原上的展销会热闹无比,而数千里之外的徐州大地,却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笼罩。

十月的秋风,已带上了凛冬的肃杀,吹过刚刚收割完荞麦的田野,留下满目枯黄与萧瑟。

得益于荞麦花期绵长,徐州的蜂农们着实狠赚了一笔,然而,这份短暂的甜蜜,很快被一月后紧随而至的霜冻彻底消灭。荞麦收割后不到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霜冻席卷了淮河两岸。田野间,尚未及收获的白菜、萝卜,一夜之间覆上了一层惨白的冰晶,叶片冻得僵硬发黑。农人们顶着刺骨的寒风,抢收着这些最后的秋菜,脸上却无半分喜悦,只有深深的忧虑与茫然。

“完了…“一位老农跪在自家田埂上,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冰冷、坚硬的土地,浑浊的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冬麦……春油菜……都种不下去了啊!这地、就这么荒着?要是再这样下去,明年,明年吃什么……”绝望的鸣咽声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往年此时,正是播种冬小麦、春油菜的关键时节,可如今,这淮南人不曾见过的霜冻,让任何种子播下去都注定无法发芽,只能烂在冰冷的泥土里。

看着大片大片空置荒芜的土地,农人们的心如同被冰锥刺穿,痛彻骨髓。不过,很快,他们收到了喜讯。

为早在寒潮初显端倪时,林若与她的幕僚们便已预见到了这场危机。商讨出来的应对之策,就在新入手的彭城煤矿!经过一整年的苦心经营,彭城煤矿的潜力被彻底激发,硬木支护的矿道能向更深处延伸,改进的通风、排水和矿石提升机械被正式应用,尤其安全灯的出现,几乎是对改变了采矿业。

以前工人入矿,都是用火把、油灯,遇到瓦斯气体极容易发生爆燃,全数陨命。

这次的安全灯,在火焰外罩了一层细密的铜丝网,不但能让火焰更稳定的燃烧,而且的能依靠在易燃气体时灯焰颜色的变化,及时预警,熄灭灯火,及时离井。

如此是矿工们能在"相对"安全的条件下日夜轮班,挖掘源源不断的乌金子,再通过运河、官道,运往徐州各地!

同时徐州稍微放松了户籍管制,可以同时在两个地方暂住,入城寻找活计。煤矿,是工业的血液,有了充足且廉价的燃料,徐州庞大的工业机器便能在寒冬中继续轰鸣!

一时间砖窑、瓦窑、陶窑的炉火昼夜不息。烧制出的青砖灰瓦、陶器瓦罐,堆成了小山,这些建材,是修缮房屋、抵御寒冬的必需品,更是迅速地吸纲各郡县的剩余劳动力!

有了煤炭,官办的铁坊、工坊,在充足燃料的保障下,开足马力生产着农具、铁锅、火炉、甚至简易的取暖装置。

造纸作坊、印染作坊、甚至一些小型的手工作坊,也因燃料充足而得以维持运转。

林若迅速下令,各郡县组织农闲的农夫,抓住这难得的空闲,多生产些产品,将工业产值拉起来。

毕竟,这也是一条致富的道路啊,光种地赚几个钱,怎么买的起我的东西?于是,这些农人们扛起锄头、铁锹,推起独轮车,涌向官府的工程队,涌向冒着浓烟的窑场,涌向需要人手的作坊。力气换口粮,汗水换生计。虽然辛苦,但总好过坐在门口等天吃饭!有些舍不得走远的老弱们,也趁着农闲,修缮漏风的屋顶,加固猪圈牛棚,甚至有些积攒了点钱粮的人家,开始起新房、备木料,为来年做准备。农民的时间不值钱,但他们勤劳坚韧,总能找到活下去的办法,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而林若,可以给他们创造机会,并且送到他们面前。然而,这庞大的人力流动与工程组织,却让徐州原本运转流畅的基层行政系统,骤然绷紧到了极限。

彭城、青州等新得之地,如同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徐州本部培养多年、经验丰富的书吏骨干。林若几乎将能调的精锐都调了过去,去梳理流民、分配土地、建立秩序。

留在徐州本部的,多是刚刚从书院毕业、尚显稚嫩的年轻学子,以及一些年纪较大、精力不济的老吏。

原本人手充足、甚至有些“清闲”的衙门,瞬间变成了战场!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不!是当三个人、四个人用!

他们要完成登记工程民夫,发放工钱口粮;协调物料运输,管理窑场作坊;监督工程质量,处理突发纠纷;还要安抚民心,宣讲政策,应对各种鸡毛志皮的琐事!

一个月下来,年轻的书吏们熬红了双眼,跑断了腿,嗓子喊得嘶哑,老吏们也累得腰酸背痛,直不起腰。

案牍堆积如山,告示贴了又撕,撕了又贴。抱怨声、诉苦声、请求增援的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淮阴的千奇楼,堆满了林若的书案。“主公!实在撑不住了!人手严重不足!”“恳请速调精干吏员回援!”

“工程繁杂,民夫众多,管理混乱,恐生事端!”“属下已三日未曾归家……”

林若端坐案前,平静地翻阅着这些字里行间透着疲惫与焦虑的文书。她深知基层的艰难,也明白新拓之地的重要性,此刻绝无可能抽调人手回援。她提起朱笔,在一份份文书上,沉稳地批下两个大字:“已阅。”

没有增派人手,没有削减任务。只有这两个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