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人生机遇
今年的冬天,冷得异乎寻常。
十二月,太湖、云梦这些烟波浩渺的大湖,如今竞也封冻一层薄冰,反射着惨白的日光。
这奇景若在后世,必引得游人惊叹,拍照留念,衍生出各种打卡玩法。然而此刻,对于世代依湖而生的渔民而言,这却是灭顶之灾。渔船被冻在面,无法出航,赖以糊口的渔获断绝,绝望之下,许多渔民甚至不得不含泪砍伐祖传的渔船,劈成木柴,换取那点微薄的口粮。凛冽的寒风中,许多茅屋悄无声息地熄灭了最后一丝烟火气,不知多少老弱病残蜷缩在冰冷的角落,在睡梦中悄然离去,再也无法醒来,就连遥远的广州,也罕见地飘起了雪花,虽未积存,却足以让习惯了温暖湿润的南粤百姓瑟瑟发抖。
建康城内,丞相陆韫的案头,堆满了各地雪灾的急报。他熟练地写了一封封言辞恳切的求救信,再次如同雪片般飞向淮阴的林若案前。“林使君,太湖冰封,渔民生计断绝,饿浮遍地,恳请速拨粮米赈济!”“吴郡大雪压塌民房无数,冻毙者众,急需棉衣、炭火!”“广陵流民冻死道旁,惨不忍睹,请开仓放粮,施粥救命!”然而,淮阴千奇楼顶层,林若看着这些信件,神色却异常平静,随手放在一边。
她清楚地知道,南朝推行双季稻已有数年,府库之中,并非没有存粮。陆韫的“无粮",与其说是天灾所致,不如说是南朝那盘根错节的政治博弈结果。世家大族囤积居奇,地方官吏层层盘剥,朝廷中枢调度乏力…陆韫这位只算得上世家的“盟主”,空有丞相之名,却无统御全局之实权,他的精力,大半都消耗在与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门阀的拉扯、妥协、制衡之中。所谓的“救灾",往往成了新一轮利益交换的筹码。
这雪灾,她给多少钱粮都是水漂。
不过,这场席卷南方的酷寒,却意外地“利好”了徐州的羊毛纺织业。在南方,传统的御寒衣物,多是用芦花、木棉、碎纸甚至稻壳填充的厚重麻袄,笨重且保暖性极差。而徐州出产的羊毛织物,以其优异的保暖性和相对轻便的特性,在湿冷的江南几乎成了“神器”。虽然价格不菲,但足以让富户和部分中产趋之若鹜。
今年因为纺织精度的提升,出了一批高支的毛纱,密度极高,但穿着不是很舒服,为了提高利润,林若让他们趁势推出了更高级的羽绒填充衣物,因其轻便保暖的特性,瞬间便成为了徐州奢侈品的顶流,千金难求。连远在长安的苻坚穿了都赞不绝口,天天穿在身上带货,差点就要下旨定为贡品,要求治下百姓每年进贡鸭绒。
幸而被苻融以“恐扰民生"为由劝住。
南朝更是拿出一掷千金的豪爽,要一两羽绒换三两金子时,一点不带犹豫。所以,林若没有理会陆韫的求救。
她现在被另外一件事情拖住。
南朝世家正纷纷向她示好一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度。说到南朝世家……林若的指尖敲着桌子。
她想起了那些盘踞在荆州、扬州、江州等地的庞然大物一一那些在汉室光复后,被中祖刘世民以“广施教化"为名,强行从北方迁来的高门大族!尤其是清河崔氏!
当年,中祖刘世民雄才大略,威望如日中天。他深知北方世家盘踞,尾大不掉,为长治久安计,不惜顶着巨大阻力,下诏将北方顶级门阀,分批南迁。其中,根基不太深厚的清河崔氏也莫名中枪,被直他接点名安置在了荆州襄阳!
这种近乎“流放"的迁徙,自然遭到了世家们的强烈抵制和暗中反抗。若非中祖手段强硬,威望足以压服四方,此事绝难成功。然而,这些世家大族也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他们虽被迫离乡背井,却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明的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宗族凝聚力,在南方迅速站稳脚跟。他们兴办私学,传播经义,培养子弟,很快便在汉室官场重新崭露头角,编织起庞大的关系网络。
后来晋室南渡,偏安一隅,这些北方南迁的世家更是凭借其政治经验和人脉,成为支撑南朝朝廷的重要力量。
后世历史研究,甚至觉得中祖刘世民是不是早就知道会有胡人南下,所以提前把这些世家迁过来?
想远了……
而如今的南朝,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不如说是一个由北方南迁世家、南方本土豪强以及微弱皇权组成的松散联盟。陆韫,作为江州陆氏的代表,凭借其个人能力和与朝廷王室的微妙关系,勉强被推举为这个联盟的“领头羊”。但他远没有中祖或者诸葛丞相那样的绝对权威,更缺乏足以压服所有世家的雄厚实力。所以,他的政令,出了建康城,能有多大效力,全看各地世家门阀的脸色。反道是林若,这个崛起于江北、搅动天下风云的女子,却意外地成为了这个“世家联盟"眼中新的焦点。
就在陆韫的求救信如雪片般飞来时,另一封措辞截然不同的密信,也悄然送到了林若案前。信笺质地考究,暗含檀香,落款赫然是一一荆州崔宏!崔宏,清河崔氏当代家主,荆州实际上的掌控者之一。信中,崔宏并未提及雪灾,也未请求援助。他以一种世家特有的、矜持而优雅的笔调,先是对林若"匡扶社稷、泽被苍生"的功绩表示"由衷钦佩”,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