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你心中选择
石头城下,秦淮河畔,一座临时的军用码头已初具规模,络绎不绝的商船停靠又离开,帐篷绵延,在河畔宛如菌盖。各种摊位在道路左右,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从护身符到内衣,从零食到药物,甚至还有表演。
这些是在林若大军开拔南下后不久,便跟来着一起来的商船队,他们不仅是军队的后勤保障,运输着粮草、军械、药品等物资,同时也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且古老的职能一一随军贸易,或者说,处理战利品。这些商队主事们经验丰富,深谙此道。在以往,几乎所有的军队远征都会伴随着这样的"商业伙伴”。他们用带来的盐、布、铁器、奢侈品乃至现金,收购军队在征战过程中获得的各类“缴获",从金银细软、丝绸裘皮,到被俘的人口。这既为军队提供了变现渠道,激励士气,也满足了商队追逐利润的需求。然而,当有胆大的商队主事凑近军营,试图向巡逻的徐州军士打听“近期可有缴获需处置"时,却碰了一鼻子灰。
“看什么看!以为这是在桐柏山剿匪呢?"一名槐木野麾下的老兵不耐烦地呵斥道,语气带着几分鄙夷,“有我家主公在,军纪严明!这建康城,就算打下来,也不会让我们趁火打劫、乱抢一气的!”
静塞军自有其规矩。他们只针对敌国的官方府库、粮仓和顽抗之敌进行有组织的缴获和必要的征用,严禁劫掠平民。槐木野将军虽然平时看着桀骜,但论话还是在徐州刺头里排前列的一-虽然她只听得进听主公的话。“话虽如此……”
“不用虽然,将军虽然以又疯又狗的凶悍闻名世,但早已“从良”,严格遵循主公定下的规矩。不会例外的!“那小兵补充,尤其是主公亲自来了耶,将军昨晚就已经训斥过他们仔细着皮,敢有一点乱来,她就亲自剐下来。那商队主事连忙赔着笑脸,谄媚地解释:“军爷误会了,误会了!小的岂敢有那心思?只是……只是想打听一下,如今这建康城内人心惶惶,有许多百姓甚至富户,都想便宜变卖家宅田产,只求能换张船票,随咱们的船队北上去淮队落户……不知军中对此,是个什么章程?咱们若是收了,这地契房契,日后徐州官府…认是不认啊?”
很快,这条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消息,便通过层层汇报,送到了林若的案头。
“这才第二天……“林若看着报告,忍不住抬手揉了揉太阳穴,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建康城里的百姓,可真是……能想办法啊。“竞然已经有人开始主动找上门,希望通过徐州商人变卖资产,换取逃离这座危城、前往相对安定繁荣的徐州的机会。
她抬眼瞥向正坐在沙盘旁,皱着眉头研究建康城防布局的槐木野,调侃道:“阿槐啊,你看看你,这′凶名’远扬,都把人家建康百姓吓成什么样了?都急着卖房卖地要跑路了。”
槐木野闻言,头也不抬,冷笑道:“主公,我就说,论抢劫,十个我叠一块也不是你的对手。人家是生怕你不抢,争着给呢!您看看,这才一夜功夫,咱们就收到了不下十几封城里送出来的投诚信。有禁军小校的,有衙门小吏的,甚至还有两个挂着闲职的宗室,都表示愿为内应,只求城破之后能得庇护。”她放下手中的标识旗,抬起头,眼中全是好战的光:“主公,民心士气已崩!这建康城虽有内外三层城墙,看似坚固,实则人心惶然,一触即溃!末将有信心,只要您一声令下,配合城中郭虎的人马里应外合,根本不需要强攻,略施威慑,就能拿下此城,耽误不了多少时间!”林若沉默了片刻。她何尝不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趁此良机,以雷霆之势拿下建康,将南朝的核心统治阶层和中央官僚体系一网打尽,那么统一天下的伟业,几乎就完成了一半。巨大的诱惑就在眼前。但事情若是如此简单,那反而好办了。
她冷静地分析着利弊:“拿下建康容易,但后果呢?譬如那南朝崔氏,其家族子弟遍布朝野,在建康为官者众多。但你可曾想过,他们在荆州、在江州,乃至在更远的地方,同样有族人担任要职,掌握兵权财权。我们若在建康将他们的核心族人一锅端了,那些在外的崔氏子弟绝不会坐以待毙,要么兴兵为家族复仇,要么就会带着人马和地盘,毫不犹豫地投向北方的代国甚至更远的势力。届时,局面会比现在混乱十倍!”
她站起身,望着远处建康的轮廓:“战端一开,商路断绝,市场萎缩。我们徐州工坊日夜不停生产出来的那么多货物,卖给谁去?整个生产和贸易的循环一旦被打断,大量失业潮该怎么安置,再修一条运河么?”“可是主公,"槐木野有些不解,“若我们不取,难道等陆韫缓过气来?或者等那小皇帝刘钧掌权?陆韫老谋深算,不好对付。那刘钧,我看更不是个老实的东西!若让他掌握了南朝大权,凭借其皇室正统名分,再聚集起一帮想要建功立业的年轻人,恐怕会比陆韫更难缠,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只会更多!”林若轻轻叹了口气。槐木野说的,正是她心心中另一重忧虑。变数。刘钧年纪虽小,却心思深沉,极具主见,绝非甘于受人摆布的傀儡。扶持他,无异于虎为患。
这种无法完全掌控的未来,确实令人厌恶。但话又说回来了,她其实,有个更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