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宋文豪> 第333章 《饯梅公赴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3章 《饯梅公赴杭》(2 / 4)

杭》

玉陛承恩重,霜台戢羽鹅。

风清吴会笔,月冷浙江辕。

谏草焚应尽,鲈莼意尚繁。

临歧无别语,不系去来痕。”

诗用上平十三元韵,格律严谨,以飞鸟比喻梅挚,既贴合梅挚身份遭遇,又精准地道出了此次送行的微妙背景,更对梅挚的品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梅挚读罢,看了陆北顾一眼道:“省元郎此诗深得我心,多谢!”

日头渐高,随着梅挚与众人都叙话了一圈,登船出发的时辰便快到了,仆从也上前提醒。

此时,亭外临时设下的桌案上,饯行的酒盏已然斟满。

梅挚举起身前酒盏,环视众人,朗声道:“梅挚多谢诸位今日相送!山水有相逢,诸君保重,后会有期!”

言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众人齐声应和:“梅公保重!”

饮尽饯行酒,梅挚不再多言,对众人拱手一揖,转身上了马车。

车声麟麟,队伍缓缓启行,向着东南方向而去。

欧阳修、梅尧臣、晏几道、陆北顾、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颐、程颢一众人等,依旧伫立在长亭之外,目送着车队渐行渐远。

春风拂过,带来刮起来的土腥味与新草的清香。

此次声势浩大的送别,如同一则宣言,向天下宣布了他们的立场。

无论日后他们或亲密无间、或反目成仇,但在此时此刻,在捍卫嘉祐二年礼部省试结果这件事的立场上,他们是绝对一致的。

梅挚的车队已经消失在官道尽头,然而长亭外的众人却未立刻散去。

一一接下来干嘛?

按理说,应该是各回各家了,但这让人多少觉得有些不尽兴。

这时候晏几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古人云“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然我等相聚不易,不如借此机会,就近寻一处清静所在,再小聚片刻,以慰劳顿,诸位意下如何?”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性质截然不同。

这话要是欧阳修说,那就是拉帮结派,肯定要被攻讦的,但晏几道来说,那就是我家有钱,交个朋友。此议立刻得到众人响应。

他们回去也就是睡个回笼觉,但今天都这么早起来了,肯定不是为了睡觉啊!

交友,才是主要目的。

毕竟都是马上要进入朝堂的人了,朋友自然是多多益善才好,免得以后遇到事了孤立无援。而正常来讲,除了同乡聚会,来自五湖四海的举子们,其实是没有什么交友途径的。

毕竟大宋跟大明不同,对于形成“座师-门生”这种事情是非常之忌惮的,通过的考生最多也就是私下偷摸去拜访一下礼部省试的考官,很少有场合能光明正大地接触考官以及同年。

不过今日有着“给梅挚送行”这么一个由头,加上是晏几道提议的,欧阳修也只是文人雅会的参与者,故而即便有所交往,亦没什么妨碍。

欧阳修点了头,梅尧臣亦点头称善,他本就因好友外放而心绪难平,此刻亦不愿立刻回到颇为冷清的居所之中。

一行人并未折返喧嚣的城内,而是由晏几道领着,沿着汴河支流畔的柳堤行不多远,转入一处颇为雅致的临河酒家。

此处虽非清风楼那般豪奢,却胜在清幽,整个二楼早已被晏几道提前命人预定下,推开雕花木窗,可见河水粼粼,舟楫往来,远眺还能望见方才送别的长亭。

因为人数比较多,所以坐了好几个雅间才坐满。

陆北顾、曾巩、苏轼等排名比较靠前的考生,是跟欧阳修、梅尧臣坐一桌的。

不过第二名的李宴没来,他是功臣将门之后,大抵是自觉身份敏感吧。

众人依着年齿尊卑落座,店家很快奉上热茶和几样精致的佐茶点心,炭盆也被重新拨旺,驱散了清晨户外带进来的寒气。

气氛逐渐开始活络起来,举子之间的话题自然从方才的送别,延伸至梅挚的著名文章《五瘴说》,再到杭州的风物,继而不可避免地又绕回到下个月那牵动他们所有人命运的殿试。

梅尧臣呷了口茶,看向陆北顾,眼中带着关切:“近日可有温书?”

陆北顾忙放下茶盏,恭谨回道:“回梅公,在下不敢懈怠,只是近日确有些许琐事缠身。”他说的含糊,心中却闪过裴德谷弹劾、范祥召见、开“澄明斋”等一连串事情。

梅尧臣何等敏锐,见他神色间一丝疲色掠过,便不再深究,转而笑道:“琐事难免,但需懂得排解,譬如今日,便是很好的散:心. .. . .说起来,方才见你下车时,似乎颇畏寒凉,此刻室内暖和,倒见你面色红润了些。”

陆北顾闻言,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确是觉得这雅间内因人多炭旺,比外面暖和太多,甚至有些燥热感。

他今日为表庄重,除了穿着那身丝绵袍之外,外面还加了一件稍厚实的氅衣,此刻背上已隐隐沁出微汗。

他一边应着“是比外面暖和多了”,一边很自然地抬手,想要解开氅衣的系带,将这件外衣脱下来。就在他的手指刚碰到衣带的瞬间,身旁的欧阳修忽然轻咳一声,伸出手压住了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