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黄承宗拖着尖厉嗓音,捧着拂尘,立在乾阳殿龙椅一侧,高声喊道。
长乐公主姬文秀坐在龙椅侧下方的一张高背大椅之上,以手支颐,象往常一样,无所事事的看着上朝的文武百官各自站好自己的位置。
她就像是乾阳殿中的一个摆件,并不惹人注意。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公主名义上是监国公主,但她手下无兵,朝中更无忠心大臣,说话跟放屁差不多,不用理会。
之所以还坚持上朝议政,主要是因为外面风声正紧。
战报一日三惊………
听说,北周金阳王十万大军,已经开始搜罗船只,伐木过河。
等到对方准备停当,渡河攻下天凤关,一马平川,就能打到潍京城下。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就算是再怎么神经大条的官员,现如今也有些睡不着了。
与其说是想要讨论一个退敌之策,还不如说,他们是急着寻找出一条退路来。
各人刚刚站稳,四面就响起一阵嗡嗡声。
臣工们交头接耳,说着自己听说的一些消息,面上全是忧心忡忡,可却无有一人敢说自己已经准备血溅朝堂,领兵出征。
这事不好说。
长信侯府陈同喜和陈同光兄弟,分据两列之中,一人站在右列中前位;一人站在左列偏后。两兄弟眼神微微闪烁,强行压下心中的悸动,没有说话,也没有东张西望。
他们时不时偷偷长出一口气,渐渐的,面上就有了一些迟疑。
说好弹劾朝天府尹,到底什么时候出手?自家那个宝贝外甥也没详细说起啊。
“微臣有本要奏。”
一个黑脸微胖中年,从文官前列迈着四方步走了出来,他身形挺得笔直,眉如利刀,眼神炯炯,声音洪“何事?”
姬文秀心中大奇。
她守在公主府里,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消息其实算不得灵通。
青云老道士也说了,要出门,也就在公主府四周转一转得了,跑得太远了,他护不过来。
小公主倒是很听话,一般情况下,为了省心,干脆就不出门了。
那一日听到陆无病来京替外祖母贺寿,是她入京之后,第一次壮着胆子去了长信坊,可谓是担了很大风险。
这种生活,说是监国,其实跟坐牢也好不了许多。
不过,自从陆无病拜访公主府之后,情况就有了极大转机,最明显的区别是,她可以随便到处瞎逛了。青云老道士也不会整日里守在公主府,会提着酒葫芦,在京城里寻些美食,自得其乐。
有着明里暗里存在的护卫跟着,小公主终于也感觉到,身为一个监国公主,到底会是如何惬意与自在。如果没有那随时随地都听到的谣言,日子就过得更舒坦了。
一日时间之内,陆无病在京师百姓的嘴里,成了一个擅启边衅、祸国殃民的大贼。
不但杀官差,抗王法,甚至还凭借美色,迷惑监国公主,想要当个面首青云直上。
更是不自量力要与金阳王世子宇文霸比武,简直称得上是无法无天。
各处茶馆饭庄,书生和百姓嘴里,更是把一些禁忌的情节,描绘得活灵活现的。
有好事者,甚至与人打赌,说陆无病那话儿能转车轮……
到底是哪里传出来的谣言?
姬文秀并不清楚。
这天下造谣一张嘴,避谣跑断腿。
如今的言论多数掌控在文人士子、官员豪绅手中,他们的意愿,就是京城的风向。
陆无病初来乍到,一张嘴,怎么斗得过京城上上下下那么多张嘴?
就算他发动关系,想要分辨,也根本没人会听。
姬文秀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派人出去捉拿。
但是,别人只是茶余饭后议论几句,还真犯不上捉拿问斩。
再说了,这整顿治安,抓人的权力,还在朝天府那里呢。
你让朝天府捕快去抓人,想多了。
他们不从中推波助澜就很不错。
就如眼前这位三品府尹,黎仲黎守拙,此时不就站出来了,他义正言辞说道:“有天星宗大贼陆无病,此人扰乱京城,杀人拒捕,更是残害朝天府捕头捕快八十余人。
麾下贼众势大,盘踞于长信坊一带……微臣请京营兵马,捉拿此贼,擒杀其亲友,悬首城门,以儆天下这话其实说得也没错,值此两国交兵的紧要时刻,如果,与官府作对的大贼不加以重刑,不尽快擒拿,很可能就有无数贼人争相效仿。
到时候敌人还没打跑呢,天下就乱成一团,救都救不回来。
这是把我当小傻子欺负呢。
姬文秀正口渴难当,喝了一盏茶,闻听此言,差点没喷出来。
好好,黑胖子,这次真是天王老子都救不得你了。
“下一个。”
“微臣有奏,如今北周兵锋正锐,还请公主下旨,召令各方兵将勤王。
微臣举荐平西侯林中虎林大将军,此人公忠体国,一片丹心,多年与西夷血战,更是收复西境三城,功勋卓著。
召令此人,携麾下八万西军入京,定然可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