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四合院之傻根的逆袭> 第299章 暂时不被重视的标杆和尺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9章 暂时不被重视的标杆和尺度(1 / 2)

重返京城的牛根生,并未如领导所言先休息几日。

对于他而言,在港岛半年的“休假”是真休假,别看牛根生做了不少事情,但都不是劳心劳力的那种。经过这半年修养,身心早已调整至最佳状态,尤其是那磅礴气血与强大精神力,让他对疲乏的耐受力远超常人。

实际上,在京城的时候也根本不累。

牛根生体质异于常人,且修炼古武和导引术有成,这更是加持了他这种异于常人的状态。

回到那处海子边上静谧四合院的次日,他便向组织提出请求,需要一些人员的配合,以及相关的绘图工具和部分计算器材。

他的要求迅速得到满足,四合院里一处宽敞的书房被改造成工作室。

临时设计室,绘图板、各式铅笔、圆规、比例尺、计算尺、以及厚厚的优质绘图纸一应俱全。更有一些精干的年轻人任由牛根生指挥。

如此,牛根生旋即投入了忘我的工作之中。

他首先要完成的,便是将在港岛时便已构思成熟、并勾勒出简略纲领和核心原理的三种关键机床的详细设计图。

这三种机床,皆是他针对当前国内工业最急迫的短板,以及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所精心筛选和优化的:

第一,高精度、高效率的克林贝格(Klingelnberg)式大型滚齿机改进型:重点解决重型装备、船舶、精密机械传动中大型齿轮加工精度低,效率差的卡脖子问题。他的优化集中于核心的结构刚性强化与创新性的主动阻尼减振系统,旨在显著提升加工精度与稳定性,并尝试融入模块化设计思想,以适应更多规格的齿轮加工。

第二,超高精度斯图德(Studer)式万能磨床改进型:瞄准精密仪器、航空航天、高端轴承等领域对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加工精度的迫切需求。

他的改进核心在于极致的机械工艺优化,包括主轴系统、导轨系统、进给机构的超精密化设计与制造公差控制,力求在现有材料与工艺水平上,将国产磨床的精度推向极限。

第三,大吨位、高响应梅塞施密特(Meusburger)式液压剪板机改进型:针对冶金、板材加工、军工等行业对厚板、高强度板材精密裁剪的难题。

他的设计亮点在于独创的双泵供油智能液压回路与精准的压力-位移控制系统,旨在实现大吨位输出下的快速响应、精确控制与节能运行,大幅提升裁剪精度和效率。

接下来的半个月,牛根生几乎足不出户。

白日里,设计室内只有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计算尺滑动的轻响以及偶尔停顿思考时的寂静。夜晚,灯光常常亮至深夜。

这些当然有着表演痕迹,但无人知道牛根生早就已经在脑海里将三件套装备给详细的数字化、模型化呈现出来,牛根生的表演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能戳破。

牛根生的精神力高度集中,脑海中庞大的技术资料库与超越时代的理念,通过他精准的双手,转化为一张张极其详尽的零部件图、总装图、液压/电气原理图。

每一根线条都清晰而准确,每一个尺寸都经过反复核算,关键部位的配合公差、热处理要求、材质选择都被一丝不苟地标注。

他不仅给出了设计,更将未来数十年积累的工艺诀窍的猜想融入其中,使得这些图纸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充分考虑当下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稍经努力便能试制成功的蓝图。

写着写着,牛根生甚至是生出了无穷奇思妙想。

结合自己当前的能力和现实环境,他甚至还撰写了配套的《设计说明》、《关键工艺要点》、《调试与验收标准》等文字材料,确保接手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能够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这样一来,原本的时间就不够用了。

从港岛换班回来的黄家伟等人负责他的起居安保,看着送进去的饭菜有时原封不动地端出来热了再送,看着书房亮至深夜的灯光,心中对这位年轻专家的敬业与奉献精神钦佩不已。

时间转眼过去了一个多月。

牛根生带着厚厚的三套设计资料每套都包含数十上百张详图及更多的说明文件一一走出了设计室。他的脸上微微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明亮而锐利,那是完成一项重要创造后的满足与自信。那些平日里主要负责给牛根生的稿件进行抄写,装订以及查对三台机器原始手册的年轻设计师一个个感觉自己像是重获新生一样。

过去的一个多月,太累了!

那些凝聚了牛根生心血与智慧的设计图纸已经被抄录成几十份,每一份都有专门的编号,分别被专人迅速送往指定的专业研究所和机械工业部的专家团队进行评审验证。

这些稿件就像是一块陨石落进了大海。

瞬间激起千层浪涛!

评审过程异常高效而热烈。

当那些国内顶尖的机床专家、工程师们看到这些图纸时,所引起的震动远超预期。

“天才!简直是天才的设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戴着老花镜,手指颤抖地抚摸着滚齿机那份主动阻尼系统的原理图,“这个减振思路太巧妙了!完全避开了我们过去一味加强结构重量却收效甚微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