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炸场(1 / 4)

第29章炸场

姜玉英这两天上班有些心不在焉。

“怎么会没生病呢.……”

她记得清清楚楚,上辈子,林颂从京市回来后生了场大病。打完开水回来,姜玉英正拿起自己的搪瓷缸子准备泡茶,听见靠窗那边几个同事正凑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她隐约听到了林颂的名字。姜玉英心下微微一动,放轻了动作,侧耳细听。“定下是谁跟着厂长去省里开会了吗?”

“好像是林干事。”

“林颂不是调去工会了吗?她去不合适吧。”“哎呦嘿,"说话的那人嗓门稍微大了些,“你当跟着去是好事呀?”厂长去省里开会这事姜玉英知道,但让她疑惑的是,这怎么跟林颂扯上关系了?

上辈子跟厂长张光林去省里开会的,是行政科的一名干事。姜玉英对这事有印象,是因为这名干事很倒霉。会议前夕,厂长的秘书突然请假了,干事就是赶鸭子上架。重点是,那次会议开得极其艰难,工业厅的领导对各厂的汇报很不满意,六五厂还被领导点名批评了。张光林回来后脸色铁青,好几天都没个好脸色,干事也因此挨了训,消沉了好一段时间。

而恰恰是那次会议之后,厂里一直与张光林有些不对付的副厂长刘兆彬,却不知怎的似乎更得了些上面领导的青眼,此消彼长,隐隐有压过张光林的势头。虽然具体的时间线和细节姜玉英有些模糊了,但张光林开会失利、刘兆彬得益这点,她绝对没记错。

再后面,张光林调去别的单位了,是哪个单位她忘了,反正刘兆彬当上厂长了。

姜玉英捋了一遍后明白了,原来是因为林颂没生病,所以代替了上辈子的干事,跟张光林去开会。

巨大的意外之后,姜玉英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感。姜玉英几乎能想象出那个画面:林颂精心准备发言稿被领导驳得一无是处,张光林当场下不来台,回来后雷霆震怒。到时候,林颂还能有现在这份从容吗?韩相就算再会来事又能帮上什么忙?

她就是要证明,自己这辈子比他们过得好。姜玉英的心脏怦怦直跳,一股兴奋感冲淡了最初的惊讶。她甚至觉得,林颂这辈子没生病是好事。

姜玉英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假装随意地加入闲聊:“林姐接这么重的担子,压力会不会太大了点?万一搞砸了…”“谁说不是呢?"之前嗓门大的那人叹了口气,“唉,希望林干事能顶住吧。下班回到家,姜玉英脸上的喜色都掩藏不住。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对张连成说,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连成,你最近在车间,多跟刘副厂长那边的人走动走动。”张连成皱了下眉:“刘副厂长?”

最近厂里关于刘兆彬的风声挺多的,以他的经验,这个时候就应该什么都不要管。

“为什么?"张连成转头问道。

姜玉英不能明说未来刘兆彬可能会得势,只能含糊其辞:“张厂长年纪大了,将来厂里是谁的天下还说不定呢。咱们得有点长远眼光。跟对了人,以后升职、评先进什么的,都能容易点。你那几个弟弟妹妹,以后说不定也能多条门路。”

她又再次强调:“你多打听一下刘副厂长看重哪些技术革新,他身边都有哪些得力的人,勤快点儿,混个脸熟,这对你有好处。”张连成虽然不赞同姜玉英现在就让他多跟刘兆彬那边的人走动,但多打听一些消息总归是没坏处的。

“我知道了。”

姜玉英看张连成答应了,心里升起一股掌控命运的优越感。她知道未来的走向,她正在为自己和张连成铺一条更光明的路。省工业厅召开的这次工作会议,主要是讨论省内部分三线厂的现状、困难及未来发展思路。

张光林熬了几个晚上准备参会发言材料。

他深知,在这种场合,各厂之间的无形较量尤为激烈,发言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上级领导对工厂的印象,乃至未来可能的资源倾斜。出发前一天下午,张光林才定了最后的发言稿,但还是有些不满意。吉普车颠簸在蜿蜒的山路上,卷起阵阵尘土。张光林厂长靠在后排座椅上,眉头微蹙,闭着眼睛。林颂坐在他旁边,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欣赏窗外飞速掠过的、单调的山景。或许是觉得气氛太过凝滞,又或许是内心的压力需要一点宣泄,张光林睁开眼,像是自言自语,语气带着明显的沉重:“唉,这次会议,非同小可啊。工业厅的领导,尤其是谭永进,要求出了名的严格,各厂都憋着劲呢。厂里的困难是明摆着的,设备老掉牙,技术骨干青黄不接……可光诉苦不行,还得拿出点样子来,真是难办。”

说完,张光林侧过头,目光似乎终于落在了林颂身上:“小林啊,到了会场,机灵点,做好记录。特别是那些效益好、受重视的厂,他们是怎么汇报的,有哪些新提法、新思路,都详细记下来,回头厂里要研究学习。”吩咐完毕,张光林也不等林颂回应,似乎觉得该说的已经说完了,便再次合上眼睛,闭目养神。

“好的,厂长。我会认真记录的。”

到了开会那天。

省工业厅的苏式大楼巍峨肃穆,张光林和林颂提前两个小时到了会场。有人比他们更早,是红星厂的厂长王振山和秘书小陈。红星机械厂和六五厂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