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41章 阁老顺帝意,笔帖式不解生怨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 阁老顺帝意,笔帖式不解生怨怼(1 / 4)

韩文双手稳稳地抱着账册。

指节扣在账册封皮的木棱上。

勒出几道红痕,渗着淡淡的血丝。

脚步匆匆却又带着几分笃定。

再次踏入内阁值房。

此次他的步伐。

相较于上次的忐忑。

明显轻快了许多。

靴底碾过青砖。

发出“沙沙”的响。

仿佛心中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

连账册边角扫过门槛。

都带着几分利落,没有丝毫拖沓。

值房内。

刘健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奏折。

狼毫笔悬在朱批上方,迟迟未落下。

墨汁滴在“盐税亏空”二字旁边。

晕开一小团黑,像块洗不掉的污渍。

他的眉头时而紧蹙,拧成疙瘩。

时而舒展,像被风拂动的柳叶。

显然在为盐税的事犯愁。

听到脚步声。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

见是韩文进来。

便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笔。

笔杆“咚”地撞在砚台上。

墨汁溅起一点,落在案上的宣纸。

“韩尚书。

查账可有新进展了?”

刘健的目光落在他怀里的账册上。

温和却又带着几分审视。

率先开口问道,语气比上次多了几分郑重。

“回首辅。

确有新发现,而且是大发现。”

韩文微微躬身。

腰杆却比上次直了半分,带着底气。

恭敬地回应道:

“江南盐商偷逃税银的名单。

臣已悉心整理出来,一共二十三家。”

“还有漕运上那些押运官私分军粮的劣迹。

也都一一列在了上面,附了州县的接收凭证。”

他说着。

将账册往前递了递。

封皮上“贪腐名录(弘治十年至十八年)”八个朱字。

在窗棂透进的光下亮得刺眼,像在控诉。

谢迁见状。

连忙起身。

袍角扫过案边的茶盘。

“叮当”响了声,茶水洒出几滴。

他快步从韩文手中接过账册。

手指在纸页上飞快地翻着。

“哗啦哗啦”的声响,在安静的值房里格外清晰。

“这么多人?”

谢迁翻到第三页时。

指尖猛地顿住,停在“李盐商(扬州)”的名字上。

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眉头挑得老高:

“光是江南的盐商,就有二十三家。

这里头还有两家,是去年给内阁送过寿礼的一一李盐商送了幅文徵明的画,王盐商送了对和田玉镇纸。”

“这数目着实不小,查起来怕是会牵动不少人。”

“是啊。”

韩文轻轻叹了口气。

神色有些凝重,指尖在账册边缘敲了敲:

“这些人盘根错节,关系网牵涉六部。

比如漕运同知周明,是首辅的同乡;

吏部笔帖式王福,是次辅的表亲。

想要动他们,恐怕并非易事。”

他说着。

悄悄抬眼瞥了瞥刘健。

等着他像从前那样皱眉说“再议”,或是“顾全大局”。

刘健接过账册。

仔细翻阅起来。

手指划过“张锐党羽”“私分军粮十二船”的批注。

眉头渐渐皱成了一个“川”字。

却没像从前那样摆手阻拦。

反而抬眼看向韩文,目光坚定:

“没什么不好动的。

陛下的意思已然十分清楚一一贪腐必查,军粮必追。

该抓的抓,该抄的抄,绝不能手软。”

“韩尚书若需要调人手、查旧档。

尽管开口便是,内阁给你批条子,通政司、刑部那边我去打招呼。”

韩文愣了一下。

眼睛猛地睁大,瞳孔骤缩。

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手里的账册都晃了晃,差点掉在地上:

“首辅真的……愿意全力帮忙?

不再说“文官体面’“从长计议’了?”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却又带着几分试探,生怕是自己听错了。

“陛下如此信任咱们,把查账的事交给户部,咱们又怎能推辞?”

刘健神色严肃,语气诚恳,却藏着一丝无奈:

“总不能让陛下一个人扛着整顿朝纲的担子。

再说,这些人贪的是军饷,害的是边军,不是小错。”

“首辅说得是。”

谢迁在一旁附和,从案上拿起印泥盒。

“啪”地扣在账册末尾:

“我看这样,事不宜迟。

先让刑部出个缉拿公文,盖上内阁大印。

把这些人的名字一一列出来,公开查办,以儆效尤。”

“再让户部派专员配合锦衣卫抄家。

抄家所得的银子、田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