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第115章 朝野沸腾,年终结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朝野沸腾,年终结余(2 / 2)

眼见朝廷开疆扩土,又打下了大量土地,首辅解缙便上表请求迁移两广百姓南下,将吕宋纳为如琼州一般的海外领土。

但对此,朱棣却是迟迟没有回复,只是让内阁抓紧统计今年的税收,同时准备开启明年的建设计划。这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运力和信息太过迟缓,虽然秋收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然则大明朝的国库税收却没有完全入库。

这其中,主要是来自于西北方向的大量粮食最难入库,因为应天府作为首都,最大的好处就是漕运。无论是云南还是贵州、湖广地区,还是东南沿海都可以通过漕运的方式押解粮食,可西北独有一条黄河通达。

且自洛阳以上的黄河上游水流湍急,无法通船,所以来自西北的税收只有先运到河内,然后才能经过黄河入河南,再经过运河运至粮库。

这一运送,就要运送三四个月,所以内阁每年进行年终汇算,都要在十二月才能开始进行。当汇算完毕之时,时间也就到了十二月底,此时朱棣一催,众官吏不知朱棣之意,只得紧赶慢赶的计算收支。

终于在十二月十七日,给出了朱棣大明朝永乐十四年的收支表,在永乐十四年,粮食税收总数为两千九百万石,此外各项税收三百万石,合计三千二百万石。

此外尚有各种杂税,已经去年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货物,总价值约莫七百万贯左右。

而永乐十四年由于朱棣将北平的建设停工,又减少了军事动作,所以支出大幅度消减,全年军事、民生、皇族俸禄、官员俸禄仅仅消耗了不到一千二百万石。

此外尚有郑和下西洋收购的货物、军费船只开支和新军编练,也仅仅消耗了大明朝三百万贯并上两百万石粮食。

换句话说大明朝经历了一年的变法,不仅没有亏空,还有一千八百万石粮食结余,四百万贯现金结余。以当前粮价换算一下,整个永乐十四年,大明朝国库便入帐一千三百万贯之多,为空虚的国库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然则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也返回了朝廷,刚一入京,还没来得及返家,就被押送到了都察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