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的混乱局面,和永乐一朝的兴衰起落息息相关,在原本历程中,永乐一朝自永乐十五年开始,就由盛转衰。
这是因为朱棣自上位之后,就一直在征战四方,使大明朝的领土不断扩大,比如奴儿干都司,又比如交趾所在的安南国。
但这些领土并入大明境内之后,却没有给帝国带来任何的好处,从税收上来说,奴儿干的统治系统为因俗而治,当地臣民不需要缴纳田赋、承担徭役,只需要贡献方物。
同样,由于交趾地势太远,虽然税收一直存在,可能运到帝国统治中心的税赋少之又少。
可税收极低的同时,这些地方又要派遣大量兵马驻扎,光是从国库支出的粮饷和军资,每年就要在数百万贯之多。
这给明朝的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直接导致了朱棣在其治政中后期,边疆治理与内政整顿的难度直线上升。
而在这个时间线上,形势开始逆转,除了治理改革之外,交趾被朱棣打包丢给了朱高烜。
随着镇海王的爵位一赐,朱高曦便有了对交趾征战的自主权,交趾告急的消息刚一传入琼州,朱高烜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经过两年的扩张,眼下琼州的总兵力已经来到六万余人,近二十七个团,其中有九个团或是驻军,或是出征在外,朱高曦能动用的总兵力超过四万人。
交趾朱荣告急的消息于正月二十八日传入琼州,朱高烜就开启了战争总动员,任命张朝为平乱军总司令,一共调集了十二个团、三个旅的新军北上。
军队自二月初一开拔,二月初三便抵达了交趾境内最南端的顺化府思荣县,并开始沿着北方进军。其实按理来说,琼州军是不该从南方登陆的,因为此时交趾反叛军都在中北方向,距离南方诸县数百里路。
可朱高囔历来不同常理,在他看来,交趾南方之所以没有生乱,不是因为南方的豪族比较乖顺,而是因为大明朝的通知压根就没有切实的影响到交趾南方。
毕竟,这鬼地方由于东南亚特殊的地形,导致这块地界又狭又长,以大明朝当前的制度来说,无力统治此地。
所以,此时从南到北的顺化、新平、乂安等地,都是以当地豪族统治,只要有本地豪族煽动,这些地方就是最先混乱之所。
而在历史上,实际状况也是如此,黎利起兵之时,只有不到两千民兵,面对大明军队屡战屡败,几次差点被明军擒获。
可就是因为南边府县没有有效统治,得以让黎利数次兵败之后,再次起兵,之后永乐一朝后期,南边所有府县全被黎利招安,交趾大半土地落于其手。
到了这里,明宣宗朱瞻基才不得不与黎利和谈,被动的承认黎利的正统性,并让安南再次独立。所以朱高烜平定交趾的第一步,就是先稳定交趾南部,为此他颁布了三条新政,第一,收归所有交趾土地为国有,均分给土地给百姓耕种;
第二,取消大明三十税一的税率,改为什一税,同时纳一成的租借税,但是取缔了路上的损耗,也即是总共缴纳两成税赋即可;
第三,因黎利造反,故诛九族,凡是与造反牵扯的豪族百姓,一并剥夺土地,贬为奴隶!
自二月初三张朝抵达思荣县后,朱高烜的三条新政就开始在思荣县宣传,是日,便有大量县内豪族子弟被琼州军抓捕审判。
当天就将城内所有豪族以造反罪关押处死,并且将所有县内土地极其全部财产,均分给了思荣县的土民。
本来思荣县这些豪族是准备“喜迎”王师的,没想到琼州军上岛的第一刀就挥向了他们,当下一个个大喊无辜。
可张轨给出的答案,却是经统计,凡是城内豪族,皆与造反者有牵扯,按大明九族之例,理当处死。这些豪族见之,自是懵逼,不知道哪里与造反者有牵扯,但其实他们是遭了无妄之灾而已。因为朱高烜要的是一个可以源源不断提供人口与劳动力的地方,就和勃泥一般,交趾此时施行的半封建半奴隶制度并不适用于他的要求。
故此,他要接收交趾,第一件事就是拔除当地统治,任用琼州的官员,这就决定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土官。
但又因为交趾不是勃泥,此时的交趾算是大明的国土,而这些豪族也算是大明的百姓。
所以明面上,他并不能实行和勃泥一般的大清洗策略,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造反的罪名株连九族!而诛九族有个好处,只要有一个造反,就能牵扯一大片人,偏偏交趾境内的豪族互相通婚的极多,这就能给朱高曦一个正当的借口清除豪族了。
由是,朱高曦下的命令,就是不管什么豪族,先除了再说,除了之后,再给这些豪族按上罪名即可。当然,他并不是一网打尽,比如在审判的过程中,如果这些豪族声名狼藉,那就会动用死刑,如果名声较好,那就不会诛杀,只是收取田地财富,而后退还变成民众。
此举一经实行,交趾百姓自是拍手称庆,因为官军来了,不打不骂不抢,还给分土地钱财,并承诺以后税收固定。
这一切举动,不比那些义军给出条件要好?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百姓自然知道如何站队,舆论纷纷开始转向明军。
从二月初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