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六十六石,从九品六十石。贪官与俸禄何干?父皇曾与诸国公商议,此等俸禄,养活五口之家绰绰有余!”
朱标至此仍未看出朱元璋俸禄制度的缺陷。
苏河只能深深叹息:
“有何缺陷?太子殿下何不食肉糜!”
“你说养活五口绰绰有余,敢问如今大明官员之家,哪个不是上有双亲祖辈、下有子女三五人?七口之家加上夫妻二人,实有九口!”
“我不谈一品大员,就说数量最多的九品官。一个从九品年俸仅六十石,均摊到每月区区五石,如何养活九口人?住所要不要钱?饮食要不要钱?置办衣物要不要钱?冬日取暖炭火要不要钱?修补器物要不要钱?太子殿下久居庙堂之高,恐已不识民间疾苦!”
“至于皇上与六国公共议俸禄,在我看来,更是个笑话!六国公中有几人是淮西籍?朝廷百官南北地域比例如何?此外,太子可还记得我说过的藩王制度?即便最末等的奉国中尉,年俸亦有二百石!如此悬殊待遇,太子以为,朝廷俸禄制度,当真公平吗?”
苏河无需背诵,这些弊端他早已了然于心。
朱标被这一连串问题问住了。
身为太子,他常奉命巡视地方,体察民情,查看百姓是否饥寒交迫或遭压迫。多年的经历让他以为大明蒸蒸日上,怎会在苏河口中有如许不堪?
当他真的将这些问题摆上台面审视时,才发现看似昌盛的大明实则千疮百孔。
一个制度的不完善,竞导致十万人被诛杀!
若其中十分之一牵连家人甚至九族,死亡人数将何其恐怖!
朱标想通了许多,但仍有一个疑问:
“苏兄,标受教了。但还有一事不明,恳请指教。”
苏河无意为难他:“但说无妨,我尽力解答。”
朱标拱手一礼,问道:
“苏兄既知其然,亦请告之其所以然。大明贪官如此猖獗,根源究竟何在?”